- 政策解读
-
索引号pbxzrzyj/2025-00071
-
发布机构屏边县自然资源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2025-10-13
-
时效性有效
文字解读《屏边苗族自治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
经屏边县人民政府同意,《屏边苗族自治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于2025年9月24日正式印发实施,现就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规划出台的背景
(一)什么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
《规划》是县域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是落实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举措,是一定时期县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任务的总纲和空间指引,具有空间性指导和约束作用,是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依据。
(二)为什么要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
(1)生态地位重要但问题突出
屏边县被誉为“中国最南端的春城”,保存着相对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覆盖率达61.14%,特别是境内的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更是被誉为“动植物基因库”“天然美容院”,生态地位尤为突出,是我国重要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目前,屏边县整体自然资源环境明显改善,但仍面临诸多生态难题。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下降,水土流失、石漠化、森林草地湿地退化等问题凸显,水资源的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生态空间系统稳定性差、历史遗留矿山问题多、石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等,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形势严峻;农业空间耕地质量不高、农田生态系统退化、自然灾害频发、受污染耕地治理难度大;城镇空间周边生态环境受损、蓝绿网建设滞后、整体生态功能低、绿色生产进程缓慢。
(2)政策导向与发展需求驱动
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推进的大背景下,党的二十大报告为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指明方向。屏边县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随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入,屏边县加快建立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和规划体系,为建设“山水苗韵·云端屏边”,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空间保障。
二、《规划》出台的依据
本规划编制严格遵循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法规与技术标准。依据《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0〕45号)要求,参照《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技术规程(试行)》以及《云南省市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指南(试行)》,衔接省、州、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国家、省级、州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等进行编制,确保规划的科学性、规范性与合法性。
三、《规划》范围与目标
规划基准年:2020年
规划期:2021—2035年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屏边县全域国土空间,包含7个乡(镇)。
规划对象与总体目标:以屏边县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生态、农业、城镇空间为对象,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着力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与完整性,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和碳汇能力,助力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奠定生态基础。
四、《规划》的主要内容
《规划》主要内容包含以下七个章节。
前言。总结了屏边县生态区位的优势与生态功能定位,简述规划编制的政策背景、意义、重要性,明确规划期、基准年、近远期划分以及规划范围。
第一章 生态现状与面临的形势。阐述屏边县生态保护修复面临的形势与要求,结合自然地理和生态现状、生态保护修复成效、主要生态问题等层面分析机遇与挑战。
第二章 总体要求与规划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系统修复、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筹衔接、量力而行、多方参与6个原则,旨在构建重要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全面优化生态安全格局,加强重要生态区域、主要生态廊道、关键节点生态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生物廊道、绿色廊道、生态文化融合廊道完整性和连通性,完善生态功能。
第三章 总体布局。细化落实红河州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一屏两带多廊多点”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一带一区两廊多点”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总体格局,将屏边县生态保护修复划分为三个修复分区和七类生态修复重点区域。
第四章 主要任务。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为目标,生态空间上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保护南部边境生态屏障,维护生物多样性,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与野生动植物保护,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落实河道流域综合治理。农业空间上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为平台,推进农业空间生态修复,提高农田质量,改善农田生态系统质量,增强农业空间生态功能。城镇空间上提升城镇生态环境品质,优化城市绿地系统布局,构建蓝绿交织的生态网络,打造韧性城镇空间。并在三类空间相互影响区域上打通生态绿色廊道、完善城市蓝绿网设施、构建生态文化融合廊道,包括建设沿河生态廊道、山地生态廊道、历史文化廊道,促进生态保护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第五章 项目部署。落实州级重点工程部署,统筹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生态修复和支撑体系建设,共谋划生物廊道网络建设重点工程、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重点工程、土地综合整治重点工程、经济林建设工程、城乡绿美建设工程等8个重点工程、23个重点项目,全域全要素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第六章 效益分析。包括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第七章 保障机制。强化工作组织和部门协调,从组织领导、政策体系、科技支撑、公众参与等方面制定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市场化的投融资渠道。建立规程统一、目标衔接、要素融合、政策协同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长效机制,切实推动规划的实施落地,促进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五、《规划》的特点
(一)系统性强
系统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从全域角度出发,综合考虑生态、农业、城镇空间的生态问题,将各类生态要素视为一个有机整体,通过系统规划和布局,实现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和功能提升。在总体布局中,“一屏两带多廊多点”的生态安全格局以及修复分区的划分,都是基于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地理单元的连续性,各区域、各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支撑,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修复体系。
(二)问题导向突出
紧密围绕红河州面临的生态问题制定修复策略和任务。针对石漠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保护、矿山修复等突出问题,明确重点区域和关键工程,如在石漠化治理方面,对滇东滇东南石漠化生态修复带实施专项治理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三)注重协同与融合
强调部门协同、区域协同以及生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在保障机制中,建立多部门联合执行管理机构,促进部门间的协作;在任务部署中,将生态修复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相结合,如在农业空间生态修复中,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助力乡村振兴,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六、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包含:一文本、一说明、一图集,具体为:
一文本:《屏边苗族自治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
一说明:《屏边苗族自治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规划说明。
一图集:《屏边苗族自治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图集(2类17张图)。
部分内容因涉密及敏感信息未予公示。
七、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解读单位:屏边县自然资源局
联系人:徐忠祥
联系方式:0873-3222492
联系地址: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玉屏镇大平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