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000014348/2022-01185
-
发布机构屏边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2022-04-21
-
时效性有效
屏边县春季池塘养鱼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春季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昼夜温差大,天气变化频繁,是渔业养殖防病促长、提高成活率和品质的关键时期。为促进我县渔业健康发展,特编制以下指导意见,供各养殖户参考使用。
一、做好水质调控
春季,天气变化频繁,水温变化较大,这个阶段做好水质调控非常关键。
1、及时调水:随着天气渐暖,温度回升,要不断加注新水,提高水位,水位增加到1.5-2.0米。养殖密度大的池塘特别要保持好水质、水位,检查进、排水、增氧设施等各种装置是否正常。
2、及时增氧:随着气温升高和池塘载荷量的加大,及时配置增氧设备。春夏季节升温快,局部天气变化强烈,养殖密度大的池塘,需要较早架设增氧机,适时增氧可有效防止缺氧泛池,避免造成损失。
二、做好种苗放养
1、适时放种:放养种苗要求数量充足、规格大小合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且是符合养殖要求的优良种苗,在水温适宜时进行苗种投放。
2、选择良种:选择规格适宜健康活泼的优质苗种,池塘养殖尽量选择大规格苗种,有利于提高成活率。
3、控制密度:不同品种、不同规格苗种投放密度不同,但总的原则是不同品种合理搭配,合理控制养殖密度。
三、做好饲料投喂
及时观察鱼类摄食情况,根据气候条件、水质、养殖阶段及健康状况及时调整每天饲料投喂量,防止水质恶化。
1、正常情况:往年存塘越冬的养殖池塘,由于越冬期间没有投喂或投喂不足,越冬鱼体质较差。越冬后要尽早启动投喂,并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加投喂量。在饲料中适量添加增加免疫力的正规添加剂。
2、由于疫情影响,部分养殖户存在饲料储备不够的情况,会造成投喂受限而导致养殖对象挨饿。可以使用一些储备的饲料原料,如鱼粉、米糠、饼粕类等,利用小型饲料机做适当加工后投喂,避免因过度消瘦影响后期生长。在气候急剧变化可能导致应激反应时,可适度减少投喂量。
四、加强疫病防控
春季应关注水霉病、烂鳃和白皮等细菌病,寄生类纤毛虫病等。具体防控技术如下:水霉病常在水温10- 20℃暴发,应小心操作或减少捕捞操作,避免鱼体受伤。天气晴好时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同时加强投喂增强抗病能力;烂鳃病和白皮病等细菌病常在水温15℃左右时开始发病,可在苗种下塘前使用消毒类药品消毒防控;寄生类纤毛虫病多在水温15℃以上开始暴发。车轮虫、斜管虫和累枝虫病多暴发于水质较差的养殖塘,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水质调节,合理调控水体中浮游生物种类与生物量,抑制水体中有害物种的大量繁殖,增加有益种类的生物量和种群量。发生寄生虫病时可使用杀虫药品进行治疗;小瓜虫病早期预防和检测是防控的关键。发现小瓜虫体时,可多次使用驱虫药品驱离虫体。已经严重感染的,要保证水体环境的适宜与稳定,以增强养殖鱼类的体质和免疫力,合理使用药物刺激虫体脱离鱼体,利用小瓜虫生活史特征控制其生存、繁殖和浸染宿主,从而减少患病鱼的死亡,减少损失。
联系人及电话:李家慧,0873—3224460。
屏边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
2021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