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乡村振兴工作信息公开专栏
  • 索引号
    20240913-190302-133
  • 发布机构
    屏边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2-07-25
  • 时效性
    有效

石中之困到石中之变 ——岩蜂村的“点石成金”记

  屏边县新华乡岩蜂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323户1457人,是一个以苗族为主的传统村落,曾是屏边县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春风下,岩蜂村实现了“石头地”变“黄金地”、“石头路”变致富路、“石头村”变小康村的华丽嬗变。

  一、石中困,石中贫,穷且越坚

  岩蜂村主要为喀斯特地貌,“山多石头多、地无三尺平”,“年种一偏坡,粮收一箩箩”,村民们长年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一度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穷村。吃野菜、住“千只脚落地房”(用竹条、木条、苞谷秆等为墙搭建的房屋)、喝“栽出来的水”(用几个石头围砌成水池后储存雨水),是全村贫困的真实写照。

  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2016年2月,不甘于贫困的村民陈某某响应转移就业政策,积极前往沿海地区就业,由于做事认责负责,被上海豫冉有限公司聘任为技术员,月工资8000元,是在村里辛苦劳作大半年的收入。仅仅三年时间,陈某某就积攒务工收入40万元,回乡建盖了3层楼的小洋房。

  陈某某一家的生活影响带动了整村的变化。在乡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岩蜂村大力发扬“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精神,积极组织人员前往省内外务工就业,走出了一条“自立自强、不等不靠”的脱贫致富路,全面开启了乡村振兴新篇章,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越过越富足、越过越幸福。

  二、石中凿,石中掘,天道酬勤

  针对喀斯特地貌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等实际情况,新华乡积极整合“万吨水泥进村庄”等项目,制定出台《产业配套设施建设以奖代补项目实施方案》等文件,采取“党组织引领+支部带动+党员带头”方式,充分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凿开了喀斯特地貌的石头缝,掀起了大干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潮。

  岩蜂村湾塘子小组仅有11户43人,以奖代补项目实施方案出台后,村小组第一时间召开村民大会进行宣传动员,积极向上争取水泥、砂石料等物资补助,采取1户1天出工1人的“1+1+1”投工投劳模式,仅一个月时间,就开挖产业道路和提质改造硬化路面4.37公里。目前,岩蜂村一大批机耕道路直达田间地头,率先在全乡完成所有村组的道路硬化工程,“产业依路而兴、村民靠路而富”成为现实。

  基础设施的完善仅仅是岩蜂村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2021年以来,新华乡大力实施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将岩蜂村2200亩“石头地”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宝地”。村民王树先算了一笔账:以前家中5亩的荒地产出微薄,遇到干旱等天灾年份还会出现亏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实施后,土地不仅变肥沃了,种粮食还能享受政府每亩300元的补助金,5亩“三宝地”每年至少可增收4000元。

  三、石中生、石中长,金菊漫野

  7月的岩蜂村,万寿菊花繁正茂,漫山遍野一片金黄,村民如小蜜蜂般在花丛中忙个不停。“咔嚓、咔嚓”……万寿菊花朵折断的声音如同声声鼓点,敲击着每一位“采菊人”的内心,提醒自己要牢牢记住“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为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拓宽村民增收致富路径,新华乡党委政府先后引进云南博浩、石屏一红等公司,在岩蜂村大力发展万寿菊、黄牛养殖等产业,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引导村民用勤劳的双手突破喀斯特地貌局限。

  猫狸山小组是岩蜂村万寿菊产业的主要种植区,但前期的宣传推广却充满了辛酸和坎坷。“多次召开会议动员无人报名,深夜入户劝导遭到冷落。”小组长陶保红回忆道。为调动村民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陶保红等29名村组干部率先种下了400余亩万寿菊,仅当年平均每户就获利2万元,带动了一大批村民纷纷跟进,齐心协力在石头缝里掘出了一条金黄的致富大道。

  目前,岩蜂村正积极依托云南博浩等龙头企业,探索创新“党总支+合作社+村民”村级集体经济利益链接机制,2022年以来,带动村民发展万寿菊产业4000余亩、产值超1000万元,实现家家户户全覆盖,帮助农户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

  四、石中战,石中胜,乡村振兴

  组织兴,则乡村兴;组织强,则乡村强。2019年,岩蜂村党总支因作用发挥不明显,被定性为软弱涣散党组织。岩蜂村痛定思痛,在县乡党委的指导和帮助下,全面推行1名县级领导班子挂乡、1名县级领导干部联村、1名乡镇领导班子包村、1名第一书记驻村、1个县级以上机关单位结对的“5个1” 联系机制,全力抓实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得到显著增强。

  2021年以来,岩蜂村坚持以组织振兴为核心抓手,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实施”党建领村、产业富村、人才活村、基础强村、生态美村、文化兴村“六大”工程,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走进如今的岩蜂村,村村通了水泥路,家家喝上了自来水,户户住进了安全稳固房……这个从贫穷到小康的巨大跃进,被详细描绘、记录在了村委会办公楼外墙的壁画上。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村党总支书记马军国感慨万千、信心百倍:我将传承和发扬好“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岩蜂精神,带领村“两委”班子担当作为、开拓创新,以实干、实绩、实效,让村民们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