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保护信息公开专栏
-
索引号hhzsthjjpbfj/2025-00023
-
发布机构红河州生态环境局屏边分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2025-07-23
-
时效性有效
红河州屏边县民族初级中学建设项目环评信息公开表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经审议,我局拟对以下项目作出审批意见,公示期为2025年07月24日-2025年07月30日(5个工作日)。
联系电话:0873-3046429。
通讯地址:屏边县大平田凹嘎路口红河州生态环境局屏边分局综合科;邮编:661299
项目名称 | 红河州屏边县民族初级中学建设项目 | 建设地点 | 云南省红河州屏边县玉屏镇 | 建设单位 | 屏边苗族自治县教育体育局 | |||||||||||||||||||||||||||||||||||||||||||||||||||||||||||||||||||||||||||||||||||||||||||||||||||||||||||||||||||||
环评文件类型 |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云南聚贤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项目概况 | ||||||||||||||||||||||||||||||||||||||||||||||||||||||||||||||||||||||||||||||||||||||||||||||||||||||||||||||||||||||||||
项目为初级中学建设项目,位于屏边苗族自治县玉屏镇环城路东北侧地块。项目占地面积为82068.00m²(约123.10亩),总建筑面积为56759.39m²。根据《屏边县民族初级中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按照批准的初级中学2100人的办学规模进行项目建设,班额人数50人,共计42个教学班。 项目工程内容主要包括主体工程、配套工程、储运工程、公用工程、环保工程。 | ||||||||||||||||||||||||||||||||||||||||||||||||||||||||||||||||||||||||||||||||||||||||||||||||||||||||||||||||||||||||||
项目主要环境影响 | ||||||||||||||||||||||||||||||||||||||||||||||||||||||||||||||||||||||||||||||||||||||||||||||||||||||||||||||||||||||||||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 项目施工期主要产生的污染物包括施工扬尘、施工机械尾气、基坑涌水、工程废水、施工人员生活废水、施工机械噪声、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施工建筑垃圾等。 一、施工废气 (1)施工期大气污染物 施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有扬尘、运输车辆及作业机械尾气。 (2)施工期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1)扬尘措施 本项目施工区扬尘排放呈面源排放,应注意施工扬尘的防治问题,须制定必要的防治措施,以减少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红河州建筑施工扬尘治理暂行标准》(红建发〔2017〕85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施工工地和道路扬尘管控工作的通知》(建办质〔2019〕23号),为防止施工扬尘污染周围环境,项目应采取如下措施: ①施工工地周边100%围挡。施工时,在施工场地的四周设置遮挡围墙或遮板,城市范国内主要路段的施工工地设置高度不小于2.5m的封闭围挡,围挡上方安装喷淋设施,间隔不大于4m,并保持围挡稳固、完整、清洁。 ②施工现场100%湿法作业。施工现场进行易起尘作业时,须开启洒水车、围挡喷淋及冰雾盘及降尘设施设备,采用湿法作业等有效防尘降尘措施,机械设备及塔吊加装喷淋设施。 ③施工道路100%硬化。施工现场内主要道路及材料加工区地面必须进行硬化处理,根据工程规模配备相应数量的专职保洁人员清扫保洁,保持道路干净无扬尘。施工道路无法硬化的,必须铺装钢板或石子,并保持道路湿润。 ④物料堆放100%覆盖。施工现场内建筑原材料必须集中堆放,并进行苫盖,采取覆以可降解的环保聚酯防尘布;对裸露士地和堆放土方应当采取全部覆盖、固化或绿化等防尘措施,防止扬尘产生。 ⑤施工现场出入车辆100%冲洗。施工现场出入口必须设置滚轮式车辆自动清洗设备,设置冲洗槽和沉淀池,保持排水通畅,污水未经处理不得进入城市管网。明确专人负责冲洗车辆,建立台账,或现场安排保洁人员用高压水枪对车辆槽帮和车轮进行冲洗,确保所有运输车辆干净出场,严禁带泥上路。 ⑥渣土运输车辆100%密闭运输。渣土车辆进行清运时必须采取密闭措施,运输渣土混凝土及垃圾必须委托具有相应运输资格的运输单位进行。采取密闭运输,车身应保持整洁,防止建筑材料、垃圾和工程渣土飞扬、洒落、流溢,严禁抛扔或随意倾倒,保证运输途中不污染城市道路和环境。 ⑦施工现场不得设混凝土搅拌站。 ⑧推广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技术,建立扬尘源动态信息库和颗粒物监控系统。积极推进绿色施工,督促施工单位落实施工现场封闭围挡、设置冲洗设施、道路硬化等扬尘防治措施。 2)运输车辆及施工机械尾气防治措施 施工设备及运输车辆尾气主要污染物为柴油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该类大气污染物属于分散的点源排放,排放量由使用的车辆、机械和设备的性能、数量以及作业率决定。施工过程中燃油设备较多,产生大量的燃油废气。 因此建议本项目施工时采取以下措施: ①对于施工机械的柴油机工作时排放的烟气,施工单位应加强对设备和车辆的维护、保养工作,避免油料在柴油机内不完全燃烧而产生大量的黑烟。 ②对燃柴油的大型运输车辆、推土机、挖掘机等采用低耗能、低排放的设备,保证尾气达标排放。 ③运输车辆禁止超载,使用合格的燃油。 二、施工废水 (1)施工废水 本项目施工期废水主要为建筑施工废水、雨天地表径流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2)施工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雨天地表径流主要源自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污油及露天机械被雨水等冲刷后产生少量的含油污水及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泥浆水,为了防止建筑施工对附近水域产生污染,建设单位应要求该项目的建筑施工单位严格控制可能对周围水体产生石油类污染现象的发生。建筑施工废水主要在施工过程中,定时清洁建筑施工机械表面不必要的润滑油及其它油污,尽量减少建筑施工机械设备与水体的直接接触。工程施工期间,施工工地清洗车辆、设备、材料产生的污水,下雨径流冲刷施工现场表土产生含泥废水,如不注意搞好工地污水的导流、排放,一方面会泛滥于工地影响施工,另一方面可能流到工地外污染附近的水环境。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5号,1992年1月1日),对施工污水的排放进行组织设计,严禁乱排、乱流污染施工场。施工时产生的泥浆水及冲孔钻孔桩产生的泥浆未经处理不得随意排放,不得污染现场及周围环境,建设单位应将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的大规模开挖尽量安排在旱季进行,同时在施工现场设置临时简易沉淀池,四周设置截水沟,将工地冲洗水及泥浆水、基坑用水收集并经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场地内的洒水降尘、车辆冲洗和建筑养护用水等,回用不完的经现有污水管网外排。施工期施工人员不在施工现场食宿,施工人员生活废水经临时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周边市政污水管网。 在各项措施落实良好的情况下,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废水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三、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噪声 本项目施工产生的噪声大致为固定、连续的施工机械设备噪声,机械噪声的特点是固定、连续、声源强、声级大,噪声源强度为80~95dB(A),距离最近敏感点为公证处+残联会、生产监督管理局、老国税局小区、特殊单位、大龙树社区、商务和信息化局、大围山社区,可见施工噪声主要的影响对象是周边的居民。 (2)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周边敏感点较多,建议夜间不施工。 对于施工要求不得不在夜间施工的阶段,需依法申报,经建设部门认可和审批后方可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夜间施工。施工前,施工单位必须在报纸刊出公告或在工地醒目处悬挂统一规格的施工告示牌,向公众告知施工起始日期等具体时间。 环评要求建设单位应加强管理,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减轻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防治措施主要包括: ①首先从噪声源强进行控制:尽量使用低噪声设备,并将高噪声小型机械(电锯等)置于室内工作。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设专人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并负责对现场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严格按操作规范使用各类机械。 ②采用声屏障措施:在施工场地周围有敏感点的地方设立临时声屏障;在施工的结构阶段和装修阶段,对建筑物的外部也应采用围挡,施工厂界噪声值应当都达到国家规定的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③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施工单位应严格遵守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规定,合理安排好施工时间。禁止夜间(22:00~6:00)和午休时间(12:00~14:00)进行打桩等高噪声设备施工,以减少噪声对敏感点的影响。 ④对人为的施工噪声应有管理制度和降噪措施,并进行严格控制:承担材料运输的车辆,行车路线和行车时间进行具体规定,出入口应远离居民区,进入施工现场避免鸣笛,并要减速慢性,装卸材料应做到轻拿轻放,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扰民。 ⑤合理布置施工平面,将高噪声设备布置在远离噪声敏感点的位置。 ⑥施工单位应当在工程开工前十五日向工程所在地的县(市)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该工程的项目名称、施工场所和期限、可能产生的环境噪声值以及所采取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的情况。 ⑦中考、高考前七日内和中考、高考期间的18时至次日8时,禁止在校园区域内进行产生噪声的建筑施工作业。 ⑧各种点声源的施工机械工作时产生的噪声通过以上措施后不会对周围环境敏感点产生影响,如若发生噪声扰民事件,建设单位应及时处理,协调解决,抓紧施工进度,施工期噪声会随着施工活动的结束而消失。 四、施工固体废物 (1)施工固体废物 本项目施工期的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新建教学楼时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废弃土石方。上述固体废物若处置不当,则会造成占用土地、破坏景观、引发粉尘等二次污染以及引发水土流失不利影响。 ①施工期土石方 项目基础开挖时,共计开挖土石方15.83万m³,共计回填土石方11.20万m³,弃方4.63万m³,无外购土石方,弃方由施工单位统一收集后,清运至住建部门指定地点堆存。项目土石方平衡见下。 表4-1 土石方平衡及流行表 单位:万m³
注:①指由施工单位统一收集后,清运至住建部门指定地点堆存 ②施工期建筑垃圾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主要为建筑废弃材料和装修边角料。主要包括砂石、石块、碎砖瓦、废木料、废金属、废钢筋等杂物,尤其是装修废弃材料。 (2)施工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根据《红河州建筑垃圾管理办法(试行)》(红政办规〔2025〕3号),建筑垃圾利用处置单位按照“谁利用、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国家规定、合同约定从事利用处置活动,如实记录建筑垃圾的来源、种类、贮存量、生产加工量、尾渣流向等有关信息,不得接收未经核准或者与核准不相符的建筑垃圾,不得接收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等固体废物。 ①施工期主要为土建工程,前期进行地基开挖平整产生的土方块能回填的回填,无法回填的由施工单位统一收集后,清运至住建部门指定地点堆存。 ②建筑建设过程会产生建筑垃圾,部分建筑垃圾可用于场地河道路回填,可回收的售卖给物资回收单位,不可回收的部分统一清运至城市建设管理部门指定的地点堆放。 ③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由施工现场设置的垃圾收集点收集,并委托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理。 ④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现场配备建筑垃圾管理人员,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应当进行分类收集与存放。 ⑤加强施工扬尘污染防治,采取覆盖、分段作业、择时施工、洒水抑尘、冲洗地面及车辆等有效防尘降尘措施;落实施工路段及施工便道防尘措施,适时洒水,减轻扬尘污染。 ⑥加强物料堆存管理,确定专门的堆放点分类堆放,随产随清,暂存或者计划回填的建筑垃圾以及裸露地面应当采取固化、湿化、苫盖等措施集中堆放,堆体应当安全稳固、不得超高堆放,防止污染环境,消除安全隐患。 在城镇开发边界内施工还应当设置符合有关标准的围挡,进行封闭施工;出口道路进行硬化处理,在出口处设置车辆冲洗的专用场地,配备运输车辆冲洗保洁设施。对施工现场的物料堆放场所采用密闭式防尘网遮盖等措施。 根据《红河州建筑垃圾管理办法(试行)》(红政办规〔2025〕3号),暂无建筑垃圾消纳场所的,可设置建筑垃圾临时堆放场所并采取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防止污染周边环境。建筑垃圾应当根据不同的物料特性优先进行利用,就近就地分类处理 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建筑垃圾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建筑垃圾应运输至指定消纳地点;生活垃圾交由环卫部门清运;废弃土石方委托有资质的渣土清运部门清运至合法弃渣场处理。 本项目施工期间固体废物排放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较小。 | |||||||||||||||||||||||||||||||||||||||||||||||||||||||||||||||||||||||||||||||||||||||||||||||||||||||||||||||||||||||||
运营期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 一、废气 (一)废气污染源源强核算 项目运营期主要产生的废气包括实验废气、食堂油烟、异味以及备用柴油发电机废气。 |
运营期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 表4-2 项目废气污染源源强核算结果、治理设施及废气排放口基本情况一览表
表4-3 项目废气排放口基本情况及监测一览表
|
运营期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 1、运营期污染源源强排放情况 (1)实验室废气 本项目为普通初中教育,设物理、化学和生物实验。物理实验无废气产生,生物实验和化学实验过程中使用盐酸、硫酸、硝酸、乙醇等试剂,可能挥发少量氯化氢、硫酸雾、氮氧化物、非甲烷总烃等废气。 根据调查,项目实验课程以教师演示为主,实验教学分批次、间断性的进行并且实验时间短暂,因此,实验废气产生量极少。 本次环评以30%盐酸、65%硝酸、98%硫酸作为典型溶液进行计算。根据一般实验条件及容积,查《环境统计手册》相关因子取值见下表。 表4-3 项目实验室无机废气产生情况一览表
根据HCl、HNO3、H2SO4的使用量,估算本次挥发性实验废气产生量,氯化氢:0.00000178t/a、氮氧化物:0.000000488t/a、硫酸雾:0.0000000014t/a。 实验过程还使用乙醇,根据工程分析,乙醇年使用量为0.00789t,根据美国环境保护局编写的《空气污染物排放和控制手册工业污染源调查与研究》等相关资料可知,在实验、研发状态下,有机试剂的挥发比例一般为试剂使用量的1%~4%,出于保守考虑,本次评价取高值,有机试剂的挥发比例以4%计。则项目有机废气产生量为0.0003156t/a。 由于项目产生的废气量较小,实验废气呈无组织排放。 (2)食堂油烟 项目内设有食堂,为全校师生及后勤人员提供三餐,食堂内设有8个灶头,根据《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 18483-2001)判断,项目规模属于大型,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2.0mg/m3,净化设施最低去除效率为85%。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项目内设置有42个初级中学教学班,学生人数2100人,教师及后勤管理人员约206人,日工作时长按9小时计,年教学时间280天。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个人每日食用油量为25~30g,本次核算取25g/人·d计,食堂为学校所有人员提供三餐,则项目内每天食用油使用量为57.64kg/d,16.142t/a,根据不同的烹饪方法,食用油的挥发量不同,平均约占耗油量的2%~4%,以3%计,则油烟产生量为1.7295kg/d,0.48426t/a,产生浓度为1.28mg/m3,产生速率为0.192kg/h。项目内油烟净化器处理效率取85%,风量不小于150000m3/h,则油烟排放量为0.259425kg/d,0.072639t/a,排放浓度为0.19217mg/m3,排放速率为0.028825kg/h,满足《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表2排放浓度≤2.0mg/m3的要求。 (3)异味 项目内配套建设的隔油池、化粪池在运营过程中有异味散发。 ①隔油池异味 隔油池异味主要来自于清掏过程中产生的异味,无组织扩散。 ②化粪池异味 化粪池全为地埋式,在化粪池周边已种植有绿化带,化粪池的异味主要来自于其清掏过程中产生的异味,无组织扩散。 (4)中水处理站异味 本项目内污水处理设施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恶臭气体,主要来源污水处理各单元,成分包括NH3和H2S等臭气物质。 臭气污染源源强采用美国EPA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恶臭污染物产生情况的研究,每处理1g的BOD5,可产生0.0031g的NH3和0.00012g的H2S,根据本次环评计算,项目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的BOD5量为3.403t/a,则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NH3量为0.0105kg/a,H2S量为0.000408kg/a,即NH3:0.0000016kg/h,H2S:0.0000000607kg/h。 本项目污水处理设施为地埋式,预计有10%臭气逸散至大气中,则NH3和H2S的排放量为0.00105kg/a和0.0000408kg/a,即NH3:0.000000156kg/h,H2S:0.00000000607kg/h,经过加盖密封及投加除臭剂处理,加强周边绿化等措施后,污水处理设施臭气能达到《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表1二级标准,即NH3≤1.5mg/m3,H2S≤0.06mg/m3,臭气浓度≤20(无量纲)。 (5)备用柴油发电机废气 项目拟在地下室设置有一台柴油发电机,用于应对校内停电时临时启用,柴油发电机运行时产生的污染物主要为CO、NOx及THC,由于备用发电机仅在停电时启用,项目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玉屏镇环城路东北侧地块,属于城镇建成的区域,供电系统较为稳定,备用发电机使用频率较低,废气产生量较小,通过房间内排风系统排至室外。 2、废气达标排放情况 (1)项目废气 项目大气污染源达标排放情况见下表所示。 表4-4 大气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一览表
根据上表可知,项目内实验过程中产生的非甲烷总烃、氯化氢、硫酸雾和氮氧化物通过大气扩散稀释、绿化吸收后可以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排无组织排放监测浓度限值,厂界氨、硫化氢、臭气浓度预计能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1二级浓度限值。项目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和非甲烷总烃经油烟净化器处理后通过油烟排气筒排放,排放的废气满足《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 18483-2001)中的排放限制要求,达标排放;综上所述,项目废气排放量较小,不会对周围大气环境保护目标有影响,本项目建成后对大气环境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3、废气污染治理设施的可行性分析 油烟净化器:项目食堂在进行烹饪过程会产生油烟,油烟通过油烟净化器处理后经排气筒排放。根据《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中5.1条可知,项目内必须安装油烟净化器,参考《标准》中表2净化设施最低去除效率,在风机风量不小于150000m3/h的情况下,处理后的油烟排放浓度为0.1891667mg/m3,满足《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表2排放浓度≤2.0mg/m3的要求。 经油烟净化器处理后,项目产生的油烟能达标排放,此治理方法符合《饮食业环境保护技术规范》(HJ554-2010)要求,是可行性技术,故本项目产生的油烟采用油烟净化器处理是可行的。 油烟排气筒:项目设置高出屋顶1.5m的排气筒对处理后的食堂油烟进行排放,食堂楼高为19.90m,参考《饮食业环境保护技术规范》(HJ554-2010)中6.2.3条,饮食业单位所在建筑物高度大于15m时,油烟排放口高度应大于15m,高出屋顶1.5m的排气筒满足要求,项目常年吹西北风,油烟排气筒拟设于项目下风向。因此项目设置油烟排气筒排放油烟是可行的。 4、项目排放废气对周围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工程分析,项目废气排放量较小,废气对西北侧24m大龙树社区、西北侧2.5m老国税局小区、西北侧2.5m监督管理局、北侧2m处公证处+残联会等敏感目标影响较小。 项目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异味、备用柴油发电机废气以及实验废气,经大气扩散自然稀释、绿化吸收后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大的不利影响。 油烟排气筒外排废气能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 18483-2001)中的排放限制要求。 5、监测计划 根据《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总则》(HJ819-2017),项目废气监测计划如下表所示。 表4-5 项目废气监测要求一览表
|
运营期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 二、废水 表4-6 项目废水污染源源强核算结果及相关参数一览表
|
运营期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 (一)废水污染源强核算 1、生活污水 项目建成后,校内学生2100名,教师156人,员工50人。学校每年教学时间约280天,项目生活废水主要为办公室、住宿、食堂产生,污染物主要为CODCr、BOD5、SS、NH3-N、T-P、T-N、动植物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生活废水包括办公、住宿、食堂废水。本次评价参照《云南省地方标准-用水定额》(DB53/T168-2019),初等教育(住宿、有食堂(含教职工办公综合用水))的用水定额为120L/(人·d),计算生活废水量,其中,住宿人员生活用水按照100L/(人·d)计算,食堂用水按照20L/(人·d)计算。 ①住宿人员生活污水 住宿人员用水按照100L/(人·d)计,住宿人数2306人,则住宿人员用水量为230.6m³/d,64568m³/a;污水产生量按用水量的80%计算,则生活污水产生量为184.48m³/d,51654.4m³/a。 ②食堂污水 项目内设置一个食堂用于给学校师生提供三餐,全部师生上学期间均在项目内食堂用餐,每人用水量按20L/(人·d),则食堂用水量为46.12m³/d,12913.6m³/a;污水产生量按用水量的80%计算,则食堂污水产生量为36.896m³/d,10330.88m³/a。 综上,项目生活总用水量为276.72m³/d,77481.6m³/a,生活废水量为221.376m³/d,61985.28m³/a。 2、实验室废水 项目设置1栋5层实验楼,拟设置生物、化学、物理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实验所使用试剂及药品主要为酸、碱、无机盐及少量的有机物,所使用试剂及药品中均不含第一类污染物中的重金属物质。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六·三”学制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学校每人每年化学实验课时为15课时,生物实验课时为30课时。 参考同类项目,按洗手用水1L/人·课时、清洗实验器皿1L/人·课时计,则每课时每人用水量合计为2L/人·课时,项目上课人数为2100人,则实验室用水量为0.675m3/d,189m3/a,产污系数以90%计,实验室废水量为0.6075m3/d,170.1m3/a。 3、地面清洁废水 项目内地上总建筑面积为53980.31m2,其中需要清洁的面积约占80%,故需要清洗的面积为43184m2,用水量按2L/m2·d 计算,项目内地面清洗用水量为86.368m3/d,24183.0m3/a,产污系数以50%计,则地面清洗废水量为43.184m3/d,12091.5m3/a。地面清洁废水为一般废水,直接排入化粪池处理。 4、道路浇洒用水 项目使用中水处理站处理达标的中水对校园内道路、操场进行浇洒,项目道路及硬地广场面积约24907㎡,非雨天时需要浇洒抑尘,非雨天一天一次。根据《云南省地方标准用水定额》(DB53/T 168-2019)中环境卫生管理场地浇洒用水定额为2L/(㎡·次),则项目道路浇洒用水量为49.8m3/d,10707m3/a,浇洒废水被地面吸收或蒸发,无废水产生。 5、绿化用水 项目内绿化面积为25748.29m2,使用中水处理站处理达标中水进行灌溉,晴天每天浇一次水。根据《云南省地方标准用水定额》(DB53/T 168-2019)中绿化管理用水定额为3.0L/(m2·次),则绿化用水量为77.245m3/d,项目全年雨天以150天计,晴天以215天计,雨天不进行绿化浇洒,则项目绿化用水量为16607.7t/a,绿化用水被地面、植被吸收或蒸发,无废水产生。 项目新鲜水用量为363.763m3/d,101853.6t/a;生活污水产污系数以80%计,实验废水产污系数以90%计,地面清洁废水以产污系数以50%计,则项目总的废水产生量为265.1675m3/d,74246.88t/a;道路浇洒用水及绿化用水使用中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的中水,中水使用量为127.045m3/d,27314.7t/a,道路浇洒用水及绿化用水被地面吸收或蒸发,无废水产生。项目用水、排水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4-7 项目用水及排水情况一览表
(二)废水排放及达标情况 1、废水排水方案 项目产生的食堂废水经隔油池预处理,实验废水经酸碱中和桶预处理后,和办公生活废水、地面清洁废水一同排入化粪池处理后,127.045m³/d、27314.7t/a废水进入中水处理站处理,达《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20)中绿化、道路浇洒限值回用于绿化和道路浇洒。138.1225m³/d、46932.18t/a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水质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 31962-2015)表1中A级经总排口排入环城路市政管网,最终排入屏边县滴水苗城污水处理厂处理。 2、废水水质浓度 项目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SS、NH3-N、T-P、T-N、动植物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生活污水水质与普通城镇生活污水类似,生活污水水质参照《城市生活污水中污染物分类及处理性评价》(给水排水:Vol.30NO.92004;王晓昌,金鹏康,赵红梅,孟令八),污染物浓度为CODCr:250mg/L、BOD5:130mg/L、SS:150mg/L、NH3-N:35mg/L、T-P:8mg/L、T-N:42.4mg/L、动植物油:50mg/L、阴离子表面活性剂:2.48mg/L。 3、中水处理站污染产排情况 中水处理站对污水进行处理,处理效率参考《常用污水处理设备及去除率》,中水处理站对CODCr、BOD5、SS、NH3-N、T-P、T-N、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处理效率分别为68%、95%、90%、90%、70%、90%、0%、85%。 预估项目每年需回用27314.7t的中水,因此,废水须有27314.7t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中水处理站处理。中水处理站污染物的产排情况如下表: 表4-8 中水处理站污染物排放情况
根据表4-8可知,项目内产生的废水通过处理后可以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20)中绿化、道路清扫标准限值后,回用于绿化、道路浇洒。 4、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效率 废水先经化粪池处理,化粪池处理效率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城镇生活源产排污系数手册》中的“第一分册城镇居民生活源污染物产生、排放系数手册”(表4四区二类)中,化粪池对CODCr、BOD5、SS、NH3-N、T-P、T-N、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处理效率分别为21%、17.2%、50%、6%、14.9%、0%、37.5%;根据《废水处理工程技术手册》(潘涛、田刚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隔油池对油类去除效率为60%~80%,本项目取60%;项目年废水总量为74246.88t,除去排入中水处理站处理的27314.7t外,剩余的46932.18t废水经隔油池、化粪池处理后经污水总排口外排,项目内外排废水污染物产排情况如下表: 表4-9 项目外排废水处理后污染物浓度情况表
根据表4-9可知,项目内产生的废水通过处理后可以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 31962-2015)表1中A级标准后,经污水总排口排入市政管网,最终排入屏边县滴水苗城污水处理厂处理。 5、废水达标分析 项目建成运营后产生的实验废水经中和桶处理,食堂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和办公生活废水、地面清洁废水一同排入化粪池处理后,部分废水进入中水处理站处理,处理后水质浓度为:CODCr:63.2mg/L、BOD5:5.38mg/L、SS:7.50mg/L、氨氮:3.29mg/L、T-P:2.04mg/L、T-N:4.24mg/L、动植物油:20mg/L、LAS:0.23mg/L,可以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20)中绿化、车辆冲洗限值。外排废水水质浓度为:CODCr:197.5mg/L、BOD5:107.64mg/L、SS:75mg/L、氨氮:32.9mg/L、T-P:6.81mg/L、T-N:42.4mg/L、动植物油:20mg/L、LAS:1.55mg/L,可以满足《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 31962-2015)表1中A级标准要求。 6、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废水的可行性分析 (1)隔油池可行性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饮食业环境保护技术规范》(HJ554-2010),隔油池设计符合下列规定: ①含油污水的水力停留时间不宜小于0.5h; ②池内水流流速不宜大于0.005m/s; ③池内分格宜取两档三格; ④人工除油的隔油池内存油部分的容积不得小于该池有效容积的25%,隔油池出水管管底至池底的深度,不得小于0.6m。 隔油池有效容积计算:V=Q×60×t Q——污水设计最大秒流量(m³/s)。项目每天食堂含油废水12小时全部经过隔油池计算,项目内食堂废水产生量为36.896m³/d,隔油池污水设计最大秒流量约为0.00085m³/s。 V——隔油池的有效容积,单位m³; T——含油水在池内的停留时间,单位min,本项目取60min。 则隔油池有效容积为3.06m³,则隔油池容积应不小于4m³。项目拟在食堂外东南侧设置隔油池容积应不小于4m³,并对隔油池定期清掏,委托有资质单位清运处置。 (2)中和桶处理可行性分析 项目拟设置2个实验室废水中和桶,用于集中收集、中和处理实验室清洗器具过程产生的废水。根据核算,项目内产生的实验废水量为0.6075m³/d,单个中和桶容积应不小于0.61m³,则可满足实验室一天废水量收集处理要求。 根据项目工程分析,项目内实验废水主要来源于生物、化学实验,实验所使用试剂及药品只涉及简单的酸碱、中和反应等实验所用的试剂及药品,主要为盐酸、硫酸、磷酸、四氯化碳、溴、氢氧化钠、无水乙醇等,所使用试剂及药品中均不含第一类污染物中的重金属物质,生物实验以动植物基本生长规律的观察类实验为主。本项目实验废水含有机、酸碱等溶剂的部分已作为危废处理,剩余实验废水仅含少量化学试剂(不含强酸、强碱、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本项目主要污染物为pH、CODCr、BOD5、SS、NH3-N、T-P、T-N,经中和桶预处理后,再排入学校化粪池处理。 综合上述分析,项目设置中和桶及其处理方案可行。 (3)化粪池处理可行性分析 本项目配套设置化粪池收集项目内产生的生活废水,根据工程分析,本项目生活污水总产生量为265.1675m³/d,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19),污水在化粪池中停留时间应根据污水量确定,停留时间宜采用12~24h,本项目化粪池总容积不得小于320m³,方可容纳本项目产生的废水,化粪池具体规模以最终设计为准,建设单位应委托具有环境工程设计、施工资质的单位,严格按照《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21)对化粪池进行设计和施工,确保化粪池处理效果。 (4)中水处理站可行性分析 ①中水处理站规模 根据工程分析,项目内进入中水处理站的废水量为127.045m³/d,考虑1.2倍的安全余量,项目中水处理站处理规模应为150m³。 ②中水处理站工艺可行性分析 根据《可研报告》,项目未明确具体的污水处理工艺。根据工程分析,进入中水处理站进水水质浓度为:CODCr:197.5mg/L、BOD5:107.64mg/L、SS:75mg/L、氨氮:32.9mg/L、T-P:6.81mg/L、T-N:42.4mg/L、动植物油:20mg/L、阴离子表面活性剂:1.55mg/L。属于可生化处理的废水。本次环评建议项目采取成熟的生化处理工艺。经中水处理站的处理后水质浓度为:CODCr:63.2mg/L、BOD5:5.38mg/L、SS:7.50mg/L、氨氮:3.29mg/L、T-P:2.04mg/L、T-N:4.24mg/L、动植物油:20mg/L、LAS:0.23mg/L,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20)中绿化、车辆冲洗限值。具体处理工艺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设计进行设计和施工。 综上,项目污水处理设施可以满足废水处理需求。 7、废水排入屏边县滴水苗城污水处理厂处理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1)屏边县滴水苗城污水处理厂概况 屏边县滴水苗城污水处理厂位于屏边县撇枝村(安置村)西侧,G326国道北侧。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0589.77㎡,污水站采用“预处理+改良A2/O+高效沉淀+转盘过滤器+紫外线消毒”工艺,一期处理规模为5000m³/d,已建设完成,并已投入运营;二期处理规模为5000m³/d,处理工艺采用“A2/O+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工艺,并于2025年1月6日取得《红河州生态环境局屏边分局关于屏边县滴水苗城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屏环审〔2025〕1号),目前已开始建设,预计2025年12底建成。本项目于2026年9月完工,项目开始运营后废水可由屏边县滴水苗城污水处理厂(二期)接纳。 屏边县滴水苗城污水处理厂纳污范围:污水厂管网覆盖片区为滴水苗城新区、屏边县党校、新荣小学、双龙村、田心村、半坡村、老么寨、文革村、白泥村、麻栗寨、撇枝村等村寨。 (2)污水进入屏边县滴水苗城污水处理厂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分析 项目外排废水污染物浓度为:CODCr:197.5mg/L、BOD5:107.64mg/L、SS:75mg/L、氨氮:32.9mg/L、T-P:6.81mg/L、T-N:42.4mg/L、动植物油:20mg/L、阴离子表面活性剂:1.55mg/L,可以满足《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 31962-2015)表1中A级标准。项目废水排放量为138.1225m³/d,待项目建成后,屏边县滴水苗城污水处理厂(二期)可接纳本项目废水,故本项目的污水排入屏边县滴水苗城污水处理厂从水质和水量分析都不会对屏边县滴水苗城污水处理厂造成不利影响。由此可见,本项目污水进入屏边县滴水苗城污水处理厂处理可行、可靠。 综上所述,项目处于屏边县滴水苗城污水处理厂纳污范围内,该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水处理能力完全可以满足本项目排放的污水量,项目污水可做到达标排放并可经市政污水管网进入屏边县滴水苗城污水处理厂,项目污水进入屏边县滴水苗城污水处理厂可行。 8、监测要求 根据《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总则》(HJ819-2018)中废水监测要求,本项目自行监测计划如下: 表4-10 水质监测情况一览表
三、噪声 (一)源强分析 项目属于非工业类项目,主要噪声源为污水处理设施、食堂烹饪、实验废气处理设施、交通噪声(车辆进出)及社会生活噪声(教学生活噪声、大型运动会、广播噪声等),声级约在60~85dB(A)。污水处理设施噪声为持续性噪声,噪声源在封闭房间内,废气处理设备噪声、厨房烹饪噪声、交通噪声及社会生活噪声具有短暂性和间歇性特点,随着厨房操作停止、车辆熄火和学生上课而消失。项目设备噪声经建筑隔声、采取基础减震消声等措施后,噪声可降低15-20dB(A),本次评价取15dB(A),采取措施后噪声源强见下表: |
运营期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 表4-11 项目噪声源强一览表(室内声源)
|
运营期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 (二)预测范围、点位与评价因子 (1)噪声预测范围为:厂界外1m。 (2)预测点位:厂界噪声,在东、南、西、北厂界。 (3)厂界噪声预测因子:昼夜等效连续A声级。 (三)影响预测 1、预测方法 噪声传播过程中有三个要素:即声源、传播途径和接受者。根据项目采取的治理措施及降噪效果,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21)推荐的工业噪声预测模式,本评价只考虑几何发散引起的衰减量来预测项目对厂界的贡献点的影响。 预测方法:依据各噪声源与各预测点的距离计算出各噪声设备产生的噪声对各预测点的影响值,并根据能量合成法叠加各噪声设备对各预测点的噪声贡献值,来预测分析本项目运营期对厂界及周围声环境的影响。 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 声环境》(HJ2.4-2021)中的噪声预测模式预测本项目的主要噪声设备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预测模式如下: A.室内声源等效室外噪声源 ①如图4.3-1所示,首先计算出某个室内声源靠近围护结构处的倍频带声压级: 式中:Lp1—某个室内声源在靠近围护结构处产生的倍频带声压级,dB; Lw—某个声源的倍频带声功率级,dB; r—室内某个声源与靠近围护结构处的距离,m; R—房间常数,m2;R=Sα/(1-α),S为房间内表面积m2,α为平均吸声系数。 Q—指向性因素。通常对无指向性声源,当声源放在房间中心时,Q=1;当放在一面墙的中心时,Q=2;当放在两面墙夹角时,Q=4;当放在三面墙夹角处时,Q=8。
图4-3 室内声源等效为室外声源示意图 ②计算出所有室内声源在围护结构处产生的i倍频带叠加声压级:
式中:Lp1i(T)—靠近围护结构处室内N个声源i倍频带的叠加声压级,dB; Lp1ij—室内j声源i倍频带的声压级,dB; N—室内声源总数。 在室内近似为扩散声场时,按③中公式计算出靠近室外围护结构处的声压级。 ③计算出室外靠近围护结构处的声压级:
式中:Lp2i(T)—靠近围护结构处室外N个声源i倍频带的叠加声压级,dB; Lp1i(T)——靠近围护结构处室内N个声源i倍频带的叠加声压级,dB; TLi——围护结构i倍频带的隔声量,dB。 然后按④中公式将室外声源的声压级和透过面积换算成等效的室外声源,计算出中心位置位于透声面积(S)处的等效声源的倍频带声功率级。 ④将室外声级Lp2(T)和透声面积换算成等效的室外声源,计算出等效声源第i个倍频带的声功率级Lw2:
式中:Lw2——中心位置位于透声面积(S)处的等效声源的倍频带声功率级,dB; Lp2(T)——靠近围护结构处室外声源的声压级,dB; S——透声面积,m2。 然后按室外声源预测方法计算预测点处的A声级。 B.室外声源衰减 ①计算某个声源在预测点的声级 式中:Lp(r)——预测点处声压级,dB; Lp(r0)——参考位置r0处的声压级,dB; DC ——指向性校正,它描述点声源的等效连续声压级与产生声功率级Lw的全向点声源在规定方向的声级的偏差程度,dB; Adiv ——几何发散引起的衰减,dB; Aatm——大气吸收引起的衰减,dB; Agr——地面效应引起的衰减,dB; Abar ——障碍物屏蔽引起的衰减,dB; Amisc——其他多方面效应引起的衰减,dB。 ②已知靠近声源处某点的倍频带声压级Lp(r0),计算相同方向预测点位置的倍频带声压级:
预测点的A声级LA(r),可利用8个倍频带的声压级按如下计算:
式中:LPi(r)——预测点(r)处,第i倍频带声压级,dB; ∆L Pi ——i倍频带A计权网络修正值,dB。 在不能取得声源倍频带声功率级或倍频带声压,只能获得A声功率级或某点的A声级时,按如下公式近似计算;
可选择对A声级影响最大的倍频带计算,一般可选中心频率为500HZ的倍频带作估算。 ③各种因素引起的衰减量计算 a.几何发散衰减:Adiv=20×lg(r/r0) b.空气吸收引起的衰减量:Aatm=α×(r-r0)/1000 式中:a——空气吸收系数,km/dB。 c.地面效应引起的衰减量:Agr=4.8-(2hm/r)×(17+300/r) 式中:r——声源到预测点的距离,m; hm——传播路径的平均离地高度。 C.工业企业噪声计算公式 ①设第i个室外声源在计算点产生的A声级为LAi,在T时间内该声源工作时间为ti;第j个等效室外声源在计算点产生的A声级为LAj,在T时间内该声源工作时间为tj,则拟建工程声源对预测点产生的贡献值(Leqg)为:
式中:Leqg——建设项目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噪声贡献值,dB; T——用于计算等效声级的时间,s; N——室外声源个数; ti——在T时间内i声源工作时间,s; M——等效室外声源个数; tj——在T时间内j声源工作时间,s。 ②噪声预测值(Leq)计算公式为: 式中:Leq——预测点的噪声预测值,dB; Leqg——建设项目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噪声贡献值,dB; Leqb——预测点的背景噪声值,dB。 2、预测结果 通过预测模型计算,项目厂界噪声预测结果与达标分析如下表所示。 表4-12 项目厂界噪声预测结果表
根据预测结果,项目运行年厂界噪声贡献值等声值线图绘制如下:
图4-2 项目厂界昼间噪声贡献值等值线图
图4-3 项目厂界夜间噪声贡献值等值线图 由上表及图4-2、4-3可知,在采取了相应的减噪、降噪措施,经距离衰减后,运营期项目东、西、北厂界均能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的2类标准,南厂界可以达到4类标准。项目周围50m范围内声环境保护目标有大围山社区、某特殊单位、屏边县商务和信息化局、屏边县公证处+残联会、生产监督管理局、老国税局小区和大龙树社区居民住宅区,敏感点噪声预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4-13 敏感点噪声预测结果一览表 单位:dB(A)
由上表可知,项目在采取了相应的减噪、降噪措施,经距离衰减后,敏感点处的噪声预测值均可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的2类标准。因此,本项目建成后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小。 (四)监测计划 根据《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总则》(HJ819-2017),具体监测一览表如下所示: 表4-14 项目厂界噪声监测计划一览表
四、固体废物 (一)固体废物产生情况 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分为一般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一般固体废物主要包括生活垃圾、泔水、隔油池废油、污水处理设施污泥、废包装物,危险废物包括实验废物(废试剂、废试剂包装物等)、实验室废液和废活性炭。 1、一般固体废物 (1)生活垃圾 项目建成后产生的生活垃圾量按0.5kg/人·d计,项目内设置有42个初级中学教学班,学生人数2100人,教师及后勤管理人员约206人,年教学时间280天,则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153kg/d,322.84t/a。按照《固体废物分类与代码目录》,本项目生活垃圾属于SW64其他垃圾,非特定行业900-002-S64清扫垃圾、900-099-S64以上之外的生活垃圾。 (2)泔水 项目食堂运营过程会产生一定量的泔水,项目区泔水产生量以0.3kg/(人·d)计,最大就餐人数以2306人/d计,则泔水产生量为0.69t/d,193.2t/a。经泔水桶收集后,与其他生活垃圾分开收集和存放,委托有资质单位定期清运处置。按照《固体废物分类与代码目录》,泔水属于SW61厨余垃圾,非特定行业900-002-S61餐厨垃圾。 (3)隔油池废油 项目食堂含油废水先排入隔油池处理后,再排入化粪池处理。项目隔油池废水处理量为36.896m³/d,10330.88m³/a。项目隔油池进水的动植物油浓度为50mg/L,去除率为60%,则隔油池废油脂产生量为0.31t/a。隔油池废油委托有资质单位清运处置进行处理。按照《固体废物分类与代码目录》,隔油池废油属于SW61厨余垃圾,非特定行业900-002-S61餐厨垃圾。 (4)污水处理设施污泥 本项目化粪池和中水污水处理设施会产生一定量的污泥,污泥产生量按污水处理量的0.01%计,则项目污泥产生量为7.56t/a。污泥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置。按照《固体废物分类与代码目录》,污泥属于SW07污泥,非特定行业900-099-S07其他污泥。 (5)办公废物 项目运营过程中会产生办公废品(主要为纸箱等)共计约0.08t/a,进行分类收集、分类处理,可回收部分卖给废品收购站进行回收利用,不可回收部分同生活垃圾一起处理。按照《固体废物分类与代码目录》,办公废物属于SW62可回收物,非特定行业900-001-S62废纸、900-002-S62废塑料。 (6)废旧电池 项目物理实验课程会产生废旧电池(基本为碱性无汞电池),产生量约为0.01t/a,按照《固体废物分类与代码目录》,污泥属于SW62可回收物,非特定行业900-007-S62废电池;收集后可随生活垃圾一同处置。 2、危险废物 (1)实验废物 项目实验室进行生物和化学实验时,会产生少量报废的化学试剂及化学试剂包装物,产生量约为0.1t/a,属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5版)中危险废物(废物类别HW49,废物代码900-047-49),先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内,然后委托有资质单位定期清运处置。 (2)实验废液 项目实验废液主要为实验残液、第一、二次实验器具清洗废水和废液。实验废液产生量约为0.1t/a,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5年版)》,此类固废属于危险废物,分类编号为HW49其他废物(废物代码为900-047-49)。实验室废液妥善收集后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定期委托有资质单位清运处置。 (3)医疗废物 项目设置有两间卫生保健室,用于为校内师生后勤人员提供简单的医疗服务,会产生的医疗废物包括感染性废物和药物性废物,产生量如下所示: 表4-15 项目产生的医疗废物包含种类及产生量
根据《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污染控制标准》(GB39707-2020)、《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环发【2003】206号),按照《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环发【2003】188号)及《危险废物识别标志设置技术规范》(HJ1276-2022),设置1套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容器。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医疗废物分类收集于相应容器内,分别标识后,定期交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清运处置。 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5版),本项目主要产生“名录”所列的HW01、HW03类医疗危险废物,所有带菌医疗垃圾均列入危险废物进行管理及处置,委托具有危险废物处置的机构进行清运和处置。并应认真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制度以及台账制度。台账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项目运营期固体废物产排情况如下所示: 表4-16 项目固体废物产排情况一览表
(二)固体废弃物处置合理性分析 项目产生的固废按照不同种类分别处置,一般固废能回收利用的,尽可能回收利用,能外售的外售处理,不能回收、外售的委托环卫部门处置,可实现废物的资源化利用。产生的危险废物,在项目按规范建设的危废暂存间内,按不同种类分区暂存后,交给有资质单位处置,危废可得到妥善处置。 本项目产生的固废均有妥善的处置措施,对环境影响较小。 (三)危险废物处置方式合理性分析 (1)危废暂存间选址合理性分析 本项目拟建一间建筑面积不小于5m2的危废暂存间,用于收集储存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废。 项目区及周边无滑坡、坍塌、泥石流、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发育。项目选址满足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划和“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要求,不在生态保护红线区域、永久基本农田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不在溶洞区或易遭受洪水、滑坡、泥石流、潮汐等严重自然灾害影响的地区,不在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及其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岸坡,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禁止贮存危险废物的其他地点。因此,项目危废暂存间选址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的相关要求。此外,危废暂存间拟采取防风、防晒、防雨、防漏、防渗、防腐等境污染防治措施。危废暂存间表面防渗材料应与所接触的物料或污染物相容,采用抗渗混凝土、高密度聚乙烯膜、钠基膨润土防水毯或其他防渗性能等效的材料。地面进行基础防渗,防渗层为至少1m厚黏土层(渗透系数不大于10-7cm/s),或至少2mm厚高密度聚乙烯膜等人工防渗材料(渗透系数不大于10-10cm/s),或其他防渗性能等效的材料,满足防渗要求。同时设置围堰、警示标识牌。危废暂存间可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要求。 (2)危险贮存场所贮存能力合理性分析 危废暂存间须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要求进行设置。 危废暂存间建筑面积应不小于5m²,主要用于贮存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分区贮存。本项目产生危险废物0.2t/a,设置的危废暂存间有足够的贮存能力。 (3)危险废物贮存过程环境影响分析 危废暂存间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要求进行设置,均为库房式结构,因此基本不会有废气、废水产生,不会对区域环境空气、地表水产生影响。危废暂存间拟铺设防渗膜进行防渗,防渗系数满足标准要求,不会出现外渗,因此不会对区域地下水造成影响。综合论述,项目危废贮存过程对环境影响较小。 (4)医疗废物贮存过程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设有卫生保健室,只为全校师生提供简单的包扎伤口、医疗咨询、非处方药的销售等简单的医疗活动,不进行手术等治疗。拟建项目卫生保健室医疗废物产生量较少,主要有棉球、纱布、创口贴、消毒棉签等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以及废气的一般性药品,约0.4t/a,属于危险废物,废物代码为HW01-841-001-01、HW01-841-005-01、HW03-900-002-03),医疗废物设置带盖医废暂存桶集中收集,交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 五、土壤、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试行),地下水、土壤环境原则上不开展环境质量现状调查。根据项目对地下水和土壤环境影响程度,本项目可不对地下水和土壤影响进行评价,仅对地下水和土壤防治措施进行分析。 1、污染物类型及污染途径 根据工程分析,项目土壤污染源及污染途径如下表所示。 表4-17 项目土壤环境影响源及影响途径识别表
根据建设项目土壤环境影响识别结果来看,本项目全部污染物指标均无土壤质量标准,故本项目不设特征因子。本项目发生污染土壤的途径主要为:发生事故导致中和桶、危废暂存间、中水处理站泄露发生地面漫流、垂直入渗,将会对土壤造成污染。 2、防控措施 为防止项目对地下水、土壤环境造成污染,本环评提出以下防治措施: ①建设规范的危险废物贮存场所,危废暂存间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要求设置和管理。 ②危废暂存间地面防渗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中重点防渗区的防渗要求进行设计,地面及围堰采用水泥+2mm厚HDPE+环氧树脂进行防渗,防渗层的渗透系数≤1.0×10-7cm/s。 ③加强环境管理,采取防止和降低污染物跑、冒、滴、漏的措施,同时应加强对防渗工程的检查,若发现防渗材料老化或损坏,应及时维修更换,将污染物泄漏的环境风险事故降到最低限度。 ④中和桶、中水处理站池体使用坚固、防渗材料建造,建造材料与废水内成分相容,防渗要求为等效黏土防渗层Mb≥6.0m,K≤1×10-7cm/s。 ⑤危废暂存间、中和桶区域划分为重点防渗区;实验室、中水处理站、化粪池、隔油池划分为一般防渗区;其他区域划分为简单防渗区。 ⑥医废暂存桶放置区域应根据《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环发〔2003〕206号)规定,带盖医废暂存桶放置区域防渗参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的要求进行防渗设计,防渗层为至少1m厚粘土层(渗透系数≤1.0×10-7cm/s),或2mm厚高密度聚乙烯,或至少2mm厚的其它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0-10cm/s);医废暂存区域避免阳光直射。 综上,项目在采取上述措施后,可有效避免污染物进入地下水、土壤环境的污染途径,对地下水及土壤环境的影响是可控的。 六、环境风险分析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认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的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的水平。 (一)环境风险物质识别及分布情况 查阅《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附录B表B.1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2018)中“附录A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本项目内涉及的风险物质为乙醇、盐酸、硫酸、硝酸等。具体如下所示:
表4-18 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
(二)风险潜势及评价等级判定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中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P分级∶ 当只涉及一种危险物质时,计算该物质的总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即为Q; 当存在多种危险物质时,则按下式计算物质总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 式中:q1,q2,qn--每种危险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t。 Q1,Q2,Qn --每种危险物质的临界量,t。 Q=q1/Q1+q2/Q2+……+qn/Qn 当Q<1,该项目风险潜势为Ⅰ; 当Q≥1,将Q值划分为:(1)1≤Q<10;(2)10≤Q<100;(3)Q≥100。 本项目涉及的危险物质与临界量比值Q计算结果见下表。 表4-19 项目危险物质临界值比值(Q)
根据上表可知,项目风险物质最大存储量与临界量比值Q为=0.0113<1,综合判定项目风险潜势均为Ⅰ。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 169-2018)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标准,项目环境风险潜势均为Ⅰ,环境风险评价作等级为:简单分析。 (三)环境风险识别 ①实验设施环境风险识别 项目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会使用到各类实验试剂,实验主要通过人工操作,当出现操作失误或检测仪器发生故障,试剂贮存容器因碰撞、老化等原因可能导致试剂泄露,部分检测试剂具有可燃性,遇明火可能导致火灾,部分试剂具有腐蚀性和毒性,暴露在空气中遇火灾或高温会产生有毒气体,对上课师生身体造成损害,并对周围大气环境造成影响。 ②废气处理设施风险识别 项目内产生的废气主要包括非甲烷总烃、氯化氢、硫酸雾、氮氧化物等,若废气处理设施产生故障,产生的废气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入大气环境,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③危废储存设施风险识别 项目内设置有一间危废暂存间,用于暂存实验教学产生的实验废物和废活性炭,若因管理不当等原因散落到暂存间外,可能对地下水和土壤环境造成影响。 (四)环境风险影响分析 ①危险化学品储存时发生泄漏事故 项目实验用危险化学品大部分用500mL密闭容器储存,发生泄漏时,试剂不会流出实验室,但会产生少量的酸雾或有机废气。由于每件化学试剂包装容器存量容积较小,因而泄漏量少,产生的废气量不大,清除泄漏的试剂后,废气影响在短期内可以消失,对外环境影响较小。 ②危险化学品燃烧导致次生环境污染事故 项目存放的无水乙醇等有机危险化学品,在遇到火源时,会发生燃烧爆炸产生含NO、NO2、SO2等废气,从而导致周围大气环境造成污染。根据相似事故,由于实验室化学品存量不大,环境空气污染范围主要是下风向敏感点,在发生事故时,可以请求政府进行灭火,并加强区域联动,通过疏散周围居民,大气稀释扩散后,环境空气在短期内可以得到恢复。 ③危险化学品人为倾倒产生的环境事故 实验室若管理不善,实验人员随意从下水道倾倒化学试剂,将导致下水道内危险化学品聚集,引起污水管道中水质超标,会杀死水中的所有生物,影响下游水污水处理效果,更严重的为下水道内有害气体聚集会导致下水道爆炸,危及周围人员人生安全和导致环境污染,因此,项目内应做好环境管理工作,杜绝发生人为环境污染事故。 ④危险废物储存时发生泄漏事故 项目设置危废暂存间储存实验室运行产生的实验废液(主要成分为各类废酸、废碱、废有机溶剂)。危废暂存间内暂存的液态物料,由于操作不当等因素,可能会导致液态危废泄漏。发生泄漏时,项目危废暂存间内的挡墙、围堰及防渗等措施首先将泄漏围挡在危废间内,流出危废间的可能性小,影响范围一般仅在危废暂存间内。 (四)环境风险风范措施 ①配备实验室管理人员,对试剂贮存室的试剂分类存放,按实验需求定量领取试剂,避免试剂泄漏造成环境污染。实验废液定期交由云南大地丰源环保有限公司清运处置,减少在实验室内的存量。实验试剂,按需请购,减小存量。 ②危险废物分区存放,设置明显标识;实验废液桶底部设置储漏盘,防止泄漏;危废暂存间进行防渗处理。危险废物暂存时,应符合相关要求。 ③按照要求设置防火设施,防止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危险化学品泄漏时或发生火灾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④发生化学品泄漏时,应及时采取收集措施,用酸碱中和、石灰中和或根据化学物质性状采取有针对性的消除物质的危害性。实验室备配必要的应急设施,如收集用铲子、容器、吸附设施等。 ⑤禁止人为向下水道倾倒化学试剂,杜绝人为导致的环境事故的发生。 (五)应急预案 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环发〔2015〕4号第四条规定,以及《云南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鼓励其他企业制定单独的环境应急预案,或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中制定环境应急预案专章,并备案。 (六)风险评价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项目存在潜在的化学试剂或危险废物泄漏等风险,项目如管理不当,可能会发生环境事故,从而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建设单位应按照本评价,做好各项风险的防范措施。项目在严格落实环评提出各项措施和要求的前提下,项目风险事故基本可在项目区内解决,影响在可恢复范围内,其环境风险水平能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分析简单分析内容见下表。 表4-20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简单分析内容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