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000014348/2020-03547
-
发布机构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屏边管理分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2020-09-07
-
时效性有效
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屏边管理分局部门2019年度部门决算
监督索引号53252300732701000
目录
第一部分 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屏边管理分局概况
一、主要职能
二、部门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 2019年度部门决算表
一、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二、收入决算表
三、支出决算表
四、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五、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表
七、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八、“三公”经费、行政参公单位机关运行经费情况表
第三部分 2019年度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一、收入决算情况说明
二、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三、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四、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第四部分 其他重要事项及相关口径情况说明
一、机关运行经费支出情况
二、国有资产占有情况
三、政府采购支出情况
四、部门绩效自评情况
(一)项目支出绩效自评/项目支出绩效自评报告(表)
(二)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报告
(三)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表
五、其他重要事项情况说明
六、相关口径说明
第五部分 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 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屏边管理分局
概况
一、主要职能
(一)主要职能
森林保护、自然保护科学研究、森林保护与发展研究、珍稀动植物保护与拯救研究、水土保持与生态平衡研究、野生动植物物种繁殖与驯化研究、濒危物种扩大种群研究、动植物资源调查与监测、野生动植物珍稀物种栖息地环境监测与治理、 野生动植物珍稀物种基础数据收集分析、自然保护宣传教育 林业违法行为处罚、森林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
(二)2019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介绍
1.资源保护工作情况
1.1强化宣传,加强管理。为保护大围山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林区和谐稳定发展,分局强化宣传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大保护区宣传力度和宣传面,向大围山周边群众开展法律法规宣传,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和保护意识,共发放法律法规、省、州、县扫黑除恶宣传资料120余份,悬挂宣传标语30余条,召开扫黑除恶专题会议4次,制作和发放大围山知识手册60余份。通过宣传、教育和打击相结合的管理措施,社区群众法治意识有了较大提高,野生动植物和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
1.2加强执法检查力度。长期以来,针对保护区内旅游人员、科研人员在保护区内取土,周边群众进入保护区种植草果、砍伐幼树、采摘种子、毁林开荒等破坏资源的行为,屏边管护分局根据各管护站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管护措施,加强管理力度,扩大宣传工作,屏边管护分局除在5公里长期设卡查处外,还组织人员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巡护和监管,有效制止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全年共移交县森林公安局查处破坏森林资源行为各类案件10件,组织人员进行保护区内草果、砂仁铲除21次,共出动人员100余人次,铲除违法种植的草果近91亩(5300株),砂仁36亩(6950株)。对违法行为给予坚决打击,林区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促进了林区和谐稳定发展。
1.3积极做好2019森林督查工作。2019年森林督查有国家核查和省级核查两个级别,通过对县督查办提供的国家变化判读图斑,对省级屏边县非法库、屏边县疑似问题图斑的梳理,大围山屏边县辖区内省级共涉及42个图斑,无国家变化判读图斑,目前已完成核查、查处、植被恢复工作。
2.抓实抓好护林防火工作
2.1找准防范重点,落实防范措施。进入防火期,屏边分局高度重视,班子成员亲力亲为,带队深入各管理站林区开展摸底调查,找准重点防范区和重要防范部位。经过实地调研,大围山屏边分局所辖区域内,森林防火重点防范共计12处,分别是:玉屏镇刺竹林站岗处至一碗水、九层瀑布至小尖山,撇枝至老母狗河、鱼嘎底至八班公路沿线,新现乡底咪庙坡、长坡、马龙底寨脚放牛山至四方坡、座斗二级站后毡帽坡,白河乡马卫梁子,干田白虎坡、老干田寨后、石头寨后。这些地方林区多为灌木林和部分荒山荒坡,周边都有农户的农田农地,农事活动频繁。因此,重点对这些区域加强管理,严防野外用火。并积极筹措资金,对干田—白虎坡、石头寨后大窝头—栏牛冲、啊喏咪山背后、刺竹林站岗处—一碗水、鲁底马寨后、马龙底寨后、底咪庙坡等7条防火线进行修缮。严防保护区周边火源蔓延至保护区内,为保护区2019年度的防火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2.2多方筹措资金,落实防火经费及巡护林人员。针对大围山自然保护区管护面积大、战线长,经费及护林人员不足等实际,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时拨入防火经费15万元,加大对大围山屏边辖区的防火工作管护力度,在防火戒严期采取临时增聘护林人员的形式加强巡山管护力度,对林区内的森林火灾隐患予以制止和打击,把火灾发生可能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保障大围山森林资源安全,确保保护区各管护区域有人看、事情有人办、火情有人传。随着水围城景区春节、“五一”等期间旅游人数的增多,防火压力增大,分局聘请4名专职护林员在五公里哨卡24小时值班,为保护区防火工作加固了一道有力防线。
2.3完善各项管理措施。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发放护林防火宣传围裙600份、书包120个、作业本3000本、水杯240个;在水围城景区、五公里哨卡等重点区域插防火五彩旗150余面;帖贴省州森林防火命令80份,通告50份,刷写宣传标语300余条,发放宣传单500余份。;二是加强火源管理。对林区用火进行严格管制,在大围山五公里哨卡和红旗水库设立了烟火收缴点,对进入保护区的人员实行实名登记,从源头上控制了野外火源;三是加强资源管理。加强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重要节日和高火险天气的巡护力度,实施了严格的日常巡护制度,按照设定的地点、路线进行巡护,做好巡护记录,及时制止火险发生。2019年春节期间安排了13名护林员在红旗水库、团坡水库全天候巡护,保障花山节防火安全;四是认真做好监督巡查。实行领导分片挂钩联系制度。常务副局长挂钩联系白河管理站,办公室主任挂钩联系玉屏管理站,保护科长挂钩联系新现管理站。领导亲自带队不定期的进行巡护和监督检查,每次检查对发现的火险隐患进行及时处理,做到发现火情及时上报,没有发生瞒报、漏报现象,有效保证各项工作责任的落实;五是严格工作制度。防火期实行领导周末带班制度,随时保持通信畅通,防火信息畅通,领导落实到位,人员到位,车辆到位。通过认真全面的落实防火工作,有效保障了大围山森林资源安全。六是抓好防火物资储备工作。分局共购置了高倍长焦望远镜1台,风力灭火机10台,扑火组合工具40套,割灌机2台,油锯1台,手电56个,防火服50套,帐篷28套,睡袋28个。七是创新工作机制,探索有效管理途径。我局继续在白河、新现、玉屏3个管理站片区开展护林组长管护模式。既由护林员采取推选或竞聘的方式,选出一名护林员组长。采取全脱产,管好自己责任区,同时监督其他护林员工作的方式。报酬为每月基本工资1300元,绩效工资2300元,交纳10000元保证金。根据护林组长的工作表现扣除100-1000元不等的绩效和保证金的方式管理。形成了管护分局、管护站、护林组长、护林员四级管理机构(层层签订责任状),实施定面积、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的“四定”制度,把岗位职责细化到每个管理人员和护林员身上,形成了保护区资源管理模式。通过近几年来的护林组长模式管理,管护成效明显,有效保障了大围山森林资源安全。
2.4森林火情火警发生情况。对森林防火工作做到常抓不懈,根据工作实际,安排人员在玉圭公路五公里处、红旗水库、团坡水库、岔刺竹林路口设卡检查,高危火险期实行流动检查,对进入林区人员进行防火知识宣传,对进入林区人员携带的火种进行收缴,从源头控制火源,有效避免森林火灾发生。并不定期、有重点地对辖区进行巡护,对辖区护林员进行有效的跟踪、监督,督促护林员在森林高火险期进行全天候巡护。通过采取以上多种措施,构建了强有力的防火预防体系,有效促进了保护区森林防火工作,全年未发生火情火警。
3.科研工作
3.1科普植物园建设。一是大围山科普植物园始建于2008年,占地面积约150亩,现有树种20种,目前种有幼树15000余株。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树种有伯乐树、华盖木、滇南苏铁、多岐苏铁等4种;Ⅱ级保护树种有紫荆木、福建柏、云南拟单性木兰等6种;其它树种10种。二是在原有科普植物建设基础上,增建五公里哨卡珍稀植物园,园区规划占地面积40亩,主要建有8个景观,分别为:1.珍稀植物景观走廊珍稀保护植物,包括长蕊木兰、红河木莲、篦子三尖杉、毛果木莲、桫椤、鸡毛松、滇南苏铁、金叶含笑、马尾树、云南拟单性木兰,观赏性植物包括虾莫花、四季海棠、假龙头花、彩叶草、五角枫、云南七叶树、大果木莲、马蹄荷、滇南杜鹃、大喇叭杜鹃;2.水生植物生态系统景观走道,包括红杆水玉竹、花叶芦竹等;3.姜科植物展示园区十七种;4.原始观音莲座蕨展示园区3种;5.两栖动物人工保护繁育池,包括密棘髭蟾、臭蛙、虎纹蛙、树蛙等;6、珍贵药用植物展示区包括黄精、五厘黄连、玉竹、金花茶、草珊瑚、石伟等;7.红花荷、秋海棠景观小道;8.河谷湿润雨林生态系统温棚景观园区。三是建有小型温室保存基地一个,主要收集保存采自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以及越南、缅甸、老挝、巴西、哥斯达黎加、澳大利亚等地的秋海棠、苦苣苔、兰科植物等林下荫生草本植物约500种。目前,除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历时30余年所建的保存基地外,大围山的保存基地为国内保存种类最多、保存植物珍稀度最高的保存基地。在珍稀植物基地育有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20余种。四是建有珍稀濒危植物生活体验馆一个。体验馆始建于2016年6月,主要收集和整理大围山中高低海拔珍稀植物、喜阴观赏性植物近300种,珍贵药用植物进行选择性和试验性移种,经过种植比较野生环境的生长状况, 95%的植物可适应室内种植和人工驯化繁殖。对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进行室内保护和人工繁育奠定基础,初步体现较高社会经济价值和市场前景。五是大围山热带珍稀植物母本园建设。初建于2017年9月,建设地点位于白河马卫,园区占地面积40余亩,主要包括望天树、金花茶、亮叶木莲、金丝李、小叶印度紫檀、东京龙脑香、紫荆木7个种。种植株数2000余株。
3.2扎实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大围山屏边管理分局生物多样性监测计划(2015—2020年)》,主要内容为:植被监测(山苔藓矮林、季风常绿阔叶林),野生植物监测物种( 紫荆木、马尾树、云南穗花杉),兽类监测物种(蜂猴、倭蜂猴),鸟类监测物种(金喉拟啄木鸟、长尾阔嘴鸟),两栖类监测物种(密棘髭蟾、哀牢髭蟾、滇南疣螈)及环境要素的监测。
前期投资23.00万元购置了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长焦镜头、广角镜头、红外触发相机等设备采购购置;投资5.50万元建设5个30m×30m植被样地监测调查、样方布设、挂牌标记, 6个20m×20m植物样方监测调查、样方布设、挂牌标记; 10个蜂猴样带监测调查、样带布设、挂牌标记, 3个金喉拟啄木鸟样带监测调查、样带布设、挂牌标记, 2个长尾阔嘴鸟样带监测调查、样带布设、挂牌标记, 2个密棘髭蟾样带监测调查、样带布设、挂牌标记, 2个滇南疣螈样带监测调查、样带布设、挂牌标记。
4月18日-22日,在中科院动物所饶定齐教授的指导下,在火山大沟、诺咪河、九层瀑布、底咪长坡、新现绿水河开展为期5天的两栖动物调查,并制作标本30余份。
7月26日-28日,邀请云南林业大学、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的两位老师到分局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和红外相机的使用培训,全体干部职工及35名护林员参加培训。通过学习大家对生物多样性监测有了新的认识,基本掌握红外相机的野外使用。
7月31日-9月5日期间,开展为期12天的生物多样性监测工作,主要对蜂猴、金喉拟啄木鸟、长尾阔嘴鸟、滇南疣螈、密棘髭蟾等动物进行监测并做详细记录。通过监测,掌握监测对象的种群(居群)分布和数量动态变化情况,研究动态成因、评估保护绩效,为整个森林生态系统和森林环境的稳定、循环、组成成因提供保障。
3.3加强与科研院校科技合作交流。5月23日,屏边县人民政府与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大围山屏边管理分局与植物所科技合作处签署共建“滇东南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科技合作协议,并达成一致意见,以“发展屏边县生态为主线,为生态建设找亮点,兴产业,突出后劲力强的新型产业来助力屏边县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4.积极开展社区共管工作
一是继续在保护区内刺竹林苗族村开展“社区森林资源共管”活动,分析和研究社区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制定共管章程,与村民共同制定发展计划,确定和实施具体项目;二是发展社区高原特色产业。通过对自然保护区珍稀植物的监测、繁育、回归等方式,培育筛选出适宜本地区农户增收致富产业,在不同海拔发展珍贵用材林凹脉金花茶、亮叶木莲、毛果木莲等;三是开展社区教育扶贫工作。在涉及保护区村寨投资40000元实施了帮扶工作,通过1到2代人努力,保护区边远地区群众就可能走出大山,实现永久性的搬迁。
通过建立“社区共管”、教育扶贫等项目的实施,缓解社区发展与资源保护的矛盾,促进森林资源保护和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5.项目实施验收工作
2019年2月,在个旧市召开2015年中央财政资金项目验收会议,屏边分局拨入生物多样性监测项目资金28.5万元,用于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设备购置和监测工作,项目已通过验收;2014年中央财政资金下达生物多样性监测项目资金41万元(其中生物多样性监测35万、土地利用调查5万、编制保护区管理计划1万)。目前已完成项目资料收集和结余资金的使用计划工作,项目前期实施通过验收。
二、部门基本情况
(一)部门决算单位构成
纳入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屏边管理分局2019年度部门决算编报的单位共5个。其中:行政单位1个,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1个,其他事业单位4个。分别是: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屏边管理分局;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屏边管理分局科学研究所;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屏边管理分局玉屏管理站;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屏边管理分局白河管理站;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屏边管理分局新现管理站。
(二)部门人员和车辆的编制及实有情况
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屏边管理分局2019年末实有人员编制32人。其中:事业编制32人(含参公管理事业编制14人);在职在编实有事业人员20人(含参公管理事业人员4人),其他人员112人,主要是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人员4人,其他事业人员16人;其他人员112人分别为一般护林员42人,生态护林员45人,特聘护林员45人。
离退休人员8人。其中:离休0人,退休8人。
实有车辆编制1辆,在编实有车辆1辆。
第二部分 2019年度部门决算表
(详见附件)
第三部分 2019年度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一、收入决算情况说明
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屏边管理分局2019年度收入合计6,837,797.43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2,389,742.43元,占总收入的34.95%;其他收入4,448,055.00元,占总收入的65.05%。与上年相比,财政拨款多出部分为2019年9月新招录用事业人员2人经费,其他收入较上年增多为新增退耕还林项目资金。
二、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屏边管理分局2019年度支出合计4,740,847.37元。其中:基本支出4,310,846.84元,占总支出的90.93%;项目支出430,000.53元,占总支出的9.07%。与上年对比项目支出减少,主要原因分析林业局拨给退耕还林项目正在实施当中,资金还未支出。
(一)基本支出情况
2019年度用于保障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屏边管理分局机关、下属事业单位等机构正常运转的日常4,310,846.84元。与上年相比基本支出减少342588.38元,下降7.36%。主要原因分析:2019年补助补造种苗款工程还未完工,款项没有列支。
(二)项目支出情况
2019年度用于保障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屏边管理分局机构、下属事业单位等机构为完成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用于专项业务工作的经费支出430,000.53元。与上年相比经费支出减少515,490.39元,下降54.52%。主要原因分析:2019退耕还林项目刚开始实施,资金还未支付,因此支出比上年减少。
三、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一)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总体情况
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屏边管理分局2019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2,285,136.90元,占本年支出合计的48.20%。与上年对比基本持平,原因是18、19年大围山屏边管理分局财政预算拨款只有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
(二)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具体情况
1.社会保障和就业(类)支出231,014.03元,占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总支出的10.11%。主要用于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养老保险支出;
2.卫生健康(类)支出139,398.40元,占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总支出的6.10%。主要用于基本医疗保险支出;
3.农林水(类)支出1,744,126.47元,占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总支出的76.32%。主要用于基本工资、津贴补贴、日常运转经费等支出;
4.住房保障(类)支出170,598.00元,占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总支出的7.47%。主要用于住房公积金支出。
四、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一) 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总体情况
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屏边管理分局2019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预算为14000元,支出决算为18,178.00元,完成预算的129.84%。其中:因公出国(境)费支出决算为0.00元,完成预算的100%;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决算为178.00元,完成预算的3.56%;公务接待费支出决算为18,000.00元,完成预算的200%。2019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数大于预算数的主要原因:2018年公务接待费到账较晚,支出在2019年,因此公务接待费增大;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预计5000元,但大围山车辆属特种业务用车费用多少在其他收入的生态效益补偿资金支出。
2019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数比2018年增加15,978.00元,增长726.27%。其中:因公出国(境)费支出决算增减少0.00元,下降0.00%;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决算增加178.00元,增长100%;公务接待费支出决算增加15,800.00元,增长718.18%。2019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增加的主要原因2018年公务接待费到账较晚,支出在2019年,因此公务接待费增大。
(二) 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具体情况
2019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中,因公出国(境)费支出0.00元,占0.00%;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支出178.00元,占0.98%;公务接待费支出18,000.00元,占99.02%。具体情况如下:
1.因公出国(境)费支出0.00元,共安排因公出国(境)团组0个,累计0人次。
2. 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支出178.00元。其中:
公务用车购置支出0.00元,购置车辆0辆。
公务用车运行维护支出178.00元,开支财政拨款的公务用车保有量为1辆。主要用于(相关工作范围)所需车辆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等。
3.公务接待费支出18,000.00元。其中:
国内接待费支出18,000.00元(其中:外事接待费支出0.00元),共安排国内公务接待25批次(其中:外事接待0批次),接待人次180人(其中:外事接待人次0人)。主要用于单位往来、检查工作等发生的接待支出。
国(境)外接待费支出0.00元,共安排国(境)外公务接待0批次,接待人次0人。
第四部分 其他重要事项及相关口径情况说明
一、机关运行经费支出情况
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屏边管理分局2019年机关运行经费支出74,189.47元,与上年对比增加61,443.33元,主要原因分析:2018年公用经费到账晚没来得及用全部结转至2019年支出,两年经费并一起支出,支出比上年增加。部门机关运行经费主要用于办公费、电费、网络通讯费、公务接待费等。
二、国有资产占用情况
截至2019年12月31日,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屏边管理分局资产总额6,079,366.76元,其中,流动资产2,754,309.74元,固定资产3,325,054.02元,无形资产3.00元(具体内容详见附表)。与上年相比,本年资产总额增加1,212,619.30元,其中;流动资产增加2,084,040.70元,固定资产减少871,421.40元。
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情况表 | |||||||||||||||
单位:元 | |||||||||||||||
项目 | 行次 | 资产总额 | 流动资产 | 固定资产 | 对外投资/有价证券 | 在建工程 | 无形资产 | 其他资产 | |||||||
小计 | 房屋构筑物 | 车辆 | 单价200万以上大型设备 | 其他固定资产 | |||||||||||
栏次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
合计 | 1 | 6079366.76 | 2754309.74 | 3325054.02 | 2421291.34 | 219903.76 | 683858.92 | 3 | |||||||
填报说明:1.资产总额=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有价证券+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其他资产2.固定资产=房屋构筑物+车辆+单价200万元以上大型设备+其他固定资产 |
三、政府采购支出情况
2019年度,我单位无政府采购支出。
四、部门绩效自评情况
部门绩效自评情况表详见附表(附表9-附表12)
五、其他重要事项情况说明
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为空表。
六、相关口径说明
(一)基本支出中人员经费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日常公用支出包括商品和服务支出、资本性支出等人员经费以外的支出。
(二)机关运行经费指行政单位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使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基本支出中的日常公用经费支出。
(三)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及部门预算管理有关规定,“三公”经费包括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公务接待费。其中:因公出国(境)费,指单位公务出国(境)的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培训费、公杂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费,指公务用车购置支出(含车辆购置税、牌照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指单位按规定保留的公务用车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公务用车指用于履行公务的机动车辆,包括省部级干部专车、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公务接待费,指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费用。
(四)“三公”经费决算数:指各部门(含下属单位)当年通过本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和以前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资金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和公务接待费支出数(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第五部分 名词解释
财政拨款收入:填列单位本年度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财政拨款,包括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和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
其他收入:填列单位取得的除上述收入以外的各项收入,包括未纳入财政预算或财政专户管理的投资收益、银行存款利息收入、租金收入、捐赠收入,现金盘盈收入、存货盘盈收入、收回已核销应收及预付款项、无法偿付的应付及预收款项等。各单位从本级财政部门以外的同级单位取得的经费、从非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经费,以及行政单位收到的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填列在本项内。
基本支出:填列单位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各项支出。
项目支出:填列单位为完成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之外发生的各项支出。
监督索引号53252300732701111
附件【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屏边管理分局表+(1).x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