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000014348/2021-04155
-
发布机构屏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文号
-
发布日期2022-01-14
-
时效性有效
《推进健康屏边行动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一、起草背景及过程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发〔2019〕13号)、《“健康云南2030”规划纲要》《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健康云南行动的实施意见》(云政发〔2020〕13号)、《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进健康红河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红政发〔2021〕15号)精神。屏边县卫生健康局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制定了《推进健康屏边行动实施方案》,经县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屏边县人民政府于2021年12月24日印发《推进健康屏边行动实施方案》。
二、出台意义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健康领域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全县各族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持续提高。但与此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我们还面临新的健康挑战。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低,缺乏锻炼、不合理膳食、过量饮酒及吸烟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普遍,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肝炎、肺结核、艾滋病等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居高不下。
健康屏边行动立足于我县健康大环境和人民的需求,坚持贯彻新时期卫生和健康工作方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按照“政府引导、共同参与;普及知识、健康生活;预防为主、早期干预;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完善服务、共建共享”的原则,通过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防控重大疾病等举措,立足现状、着眼长远,分阶段设置了2022年和2030年工作目标。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健康屏边行动聚焦当前我县人民群众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推动实现“四个转变”。一是在定位上,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全方位聚焦影响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包括生活行为方式、生产生活环境和医疗卫生服务问题,针对重点疾病、重点人群及不同生命周期所面临的突出健康问题,提出明确建议。二是在策略上,从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转变。努力使每个人能够了解必备的核心健康知识与技能,把“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落到实处。三是在主体上,从依靠卫生健康系统向全社会整体联动转变,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努力实现政府主导、部门牵头、社会参与、家庭支持、个人负责的健康屏边行动实践格局。四是在行动上,努力从宣传倡导向全民参与、个人行动转变。希望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最终形成政府引导、社会互动、全民参与、创新共享的健康新格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提高全县人民健康水平,为建设健康屏边奠定坚实基础。
三、主要内容
《健康屏边行动》是对《推进健康红河行动实施方案》中16个专项行动的丰富和细化。主体分为2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总体目标。概括了健康屏边行动到2022年和2030年要完成的阶段性目标。第二部分为主要任务。从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防控重大疾病、发挥中医和民族医药优势4方面,进一步明确了16个项行动内容和指标。行动的1—6主要针对影响健康的前期因素,加强早期干预,分别是健康知识普及、合理膳食、全民健身、控烟、心理健康和健康环境促进。行动7—10主要是围绕妇女儿童、中小学生、劳动者、老年人等重点人群面临的一些特殊问题,进行全方位干预。行动11—15主要是围绕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传染病及地方病等重大疾病防治工作的突出问题进行重点干预。行动16主要是进一步发展中医治未病服务模式。16个专项行动是结合我县实际特别制定,从政府、社会、个人和家庭四方面着手,按照“为什么要做、做成什么样、怎么做”的思路展开,突出政府部门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个人和家庭对自身健康负责的理念,倡导“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防病治病理念,进一步发展中医治未病特色优势,行动内容覆盖全县、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着力满足全民健康需求,提升获得感。通过政府、社会、家庭、个人的共同努力,全方面发力,努力使广大人民群众不生病、少生病,逐步提升人民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推进健康屏边建设。
四、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健康屏边行动推进委员会,统筹推进健康屏边行动,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分行业组建各专项行动工作组,进一步细化16个专项行动目标、任务、指标和职责分工,研究确定年度工作重点,制定考评标准和办法。二是动员社会参与,多方鼓励个人和家庭积极参与,落实个人健康责任,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鼓励社会捐资,形成资金来源多元化的保障机制。三是健全支撑体系,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疾病防治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科技支撑,开展影响健康因素和重大疾病诊疗攻关课题研究;加强政策支撑,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提高政策保障水平;强化信息支撑,推动部门和区域共享健康有关信息。四是落实经费保障,按照医疗卫生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有关要求,统筹利用好各项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合理安排经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