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结果:A类
公开
新现代表团:
你们在屏边县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关于畅通人才振兴壁垒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的第50号建议,已转交我部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县委组织部接到建议后,高度重视,专门召集县委编办、县人社局就建议所提内容进行了研究,并对有关工作进行了梳理。
一是健全引才机制。今年初,屏边县制定印发了《屏边县2022—2025年人才发展规划》,统筹推进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改善我县人才队伍结构。印发了《屏边县贯彻落实红河州〈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方案〉重点任务分解》,对加快推进农业农村产业发展、乡村公共服务、乡村治理、农业农村科技发展等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目标要求和措施方法,目前,各项重点工作任务正在有序开展。同时,结合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建立了乡村“归雁”人才清单,回引了211名人才回馈乡里、服务家乡。为贯彻落实好《红河州“红河奔腾”人才计划(试行)》,县委组织部结合屏边实际,在充分考虑屏边发展需要、人才队伍结构、资源供给等要素的基础上,牵头起草了《屏边县“苗岭振兴”人才引进实施方案(试行)》,分别从引才专项及奖补政策、培养使用和激励、服务保障等方面对屏边县2022-2024年人才引进工作提出了相应的招引计划和激励措施,更好地引进屏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确保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目前,该方案正在按程序提请县政府常务会议和县常委会研究审议。
二是用好用活人才。一是深入推进“红色人才下基层”行动。为充分发挥人才作用,县委组织部牵头各乡镇、县级各部门制定印发了《屏边县重点产业发展红色人才服务队工作方案》,开创了“订单式”乡村产业培训新模式,聚焦生态林、云上果、苗岭药等重点产业布局,整合县管专家、乡土人才、科技特派员、柔性引进专家学者等人才力量,组建了5支红色人才服务小分队,形成农户“点单”、组织“接单”、小分队“送单”的服务体系,开展了“田间课堂”“乡村讲堂”等农技培训服务,进一步提高了乡村人才产业发展技能。目前已开展农技培训19期,涉及参训人员1740人次。二是实施乡村振兴能手孵化工程。印发了《屏边县乡村振兴能手孵化工程实施方案》,培育一批乡村振兴“种养能手”“销售能手”“电商能手”“治理能手”,努力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时代乡村人才队伍,目前该方案正在有序实施中。三是扎实推进“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选派64名县管专家、县级拔尖人才、专业技术人员、驻村工作队员等组成帮扶人才团,采取“定期到村+远程指导”“帮扶人主动对接+县委人才办派单帮扶”等方式,就种养殖类技术、乡村产业提升创新发展、乡村经济发展经营管理等十大类技术内容进行常态化帮扶指导。截至目前,帮扶人才围绕服务目标和内容开展311次服务和指导,受益群众3600余人次。四是以专家领跑助力乡村振兴。加强同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等院校合作,引入钟彩虹、陈厚彬、郑少泉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及团队,成立4个专家工作站,打造70亩经济林果母本园试验基地,培育白肉枇杷、桂味荔枝、三月白等新品种18种,现已发展种植荔枝、枇杷等高端新品种95亩,组建“1名专家+1个专业团队+若干个乡村主体”的“1+1+N”专家帮扶团,有针对性进行技术辅导。
三是做好服务保障。积极探索建立人才服务保障机制,在人才子女就学、医疗保障、生活服务上给予更多的优惠,盘活整合现有公租房、各单位闲置住房等资源,打造满足不同人才住房需求的人才公寓,尽可能提供家具、电器等硬件设施,进一步解决人才住房问题。推广“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在县人社局服务大厅设立人才绿色通道服务窗口,形成人才诉求“一窗受理”、服务“一站供给”、发展“一帮到底”的服务闭环,完善人才“服务链”,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营造人才干事创业环境。
以上答复,我们认为还不能完全达到你们所提出的需要解决问题的目的,但我们会继续努力,力争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得更好。同时,感谢你们对我县人才工作的关心,希望今后多为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中共屏边县委组织部
2022年9月30日
(联系人:辛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