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玉书等委员:
你(们)在政协屏边县九届一次会议提出的《关于修复大围山自然保护区植被的建议》的第49号提案,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大围山不仅是国防建设上的一块重要屏障,同时,因其蕴藏着非常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被益为动植物的基因库、科学家的乐园,保护好大围山有着重要的国际国内意义,就我县发展来看,保护区内自然条件优厚,气候暖湿 ,雨量充沛,植被类型丰富多样,为屏边提供了优越的水热气候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保证了整个屏边县城和周边村寨的人畜饮水、农田灌溉等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对区域气候调节、干旱抵制、泥石流防御等发挥了重大作用;保护好大围山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由于大围山优越的水热、光照以及遮阴条件,一直以来,大围山周边的村民都有保持在保护区内栽种草果的习惯,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初,在大围山未建立为保护区时,县委、县政府从周边村民的发展考虑,发放草果苗给老百姓进大围山栽种。至今,保护区内保存的大部分草果都是这时期栽种遗留下来的。1986年大围山被批准建立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1年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大围山建立成保护区后,县委、县政府以及保护区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大围山的保护和管理工作。为了保护好大围山内的森林资源,恢复其原生态,县人民政府保护区管理部门不断加强管理措施和力度。1995年11月12日,县人民政府就出台了《关于对大围山自然保护区内种植草果问题的处理决定》,有效遏制了草果栽种的扩大化。为进一步加强管理,2011年,管理分局代县政府起草了《关于对在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有原始森林内种植草果问题的处理决定》,2011年8月23日,屏边县政府以(屏政发〔2011〕46号)向涉及大围山的玉屏、白河、新现3个乡镇及县属各部分下发了该决定,大围山管理分局根据该决定,每年都组织人员进行大的清理行动不少于3次,同时,对那些新栽、扩栽、薅管的草果地,随时发现随时清除。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年轻人进城务工逐年增加,加之年年干旱、不时的冰雹等自然灾害,综合在大围山栽种草果的风险和收入,周边村寨的年轻人更多选择进城务工,大围山保护区内草果面积和数量都得到了有效遏制和减少。
针对干旱、冰雹等自然灾害和长期种植草果地块出现的“天窗”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保护区森林美感,分局计划有针对性进行植被恢复计划,逐步把出现“天窗”现象恢复,不断加强管理,保护好大围山森林资源,提升原始森林美感,保护好我县对外的宣传名片,同时保障好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
感谢你(们)对我县大围山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屏边管理分局
2017年8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