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千里引“荔”到苗乡 绿了青山富了众乡

来源:县融媒体中心 县委办 发布日期:2022-12-30 浏览次数:

  屏边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依托绿色生态优势,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兼顾生态与生计、增绿与增收齐头并进,千里引进“妃子笑”荔枝种植发展,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好路子,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两山”理论转化示范区建设。

  一、聚焦“产业化”发展,依托生态“谋主导”

  屏边县积极探索特色主导产业发展方向,认真“把脉”区域自然气候特征、土壤环境,加强对全国各地荔枝品种的研究筛选,从广东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引进“妃子笑”荔枝品种开始试种,攻破了“只开花不结果”等多项种植技术难题,试种的荔枝比两广地区的早熟一个多月,成功打破了全县产业结构单一的现状。

  “妃子笑”荔枝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发展,种植技术完备,群众基础牢固,群众增收可观,形成了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并重的“两山”理论转换通道,走出了一条兼顾生态与生计、增绿与增收齐头并进的产业发展之路。湾塘乡沿溪村荔枝种植户黄朝光,种植荔枝35亩,2021年收入16万元,2022年收入达22万元,带动了村里28户农户发展荔枝种植600余亩,全村农户靠着荔枝种植收入,住上了“小洋房”、开上了小汽车。

  二、聚焦“基地化”建设,从点到面“扩规模”

  根据屏边县热区耕地面积、种植业区域布局等情况,紧盯“基地化”建设,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优”规模化发展、规模化经营的思路,着力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实施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加大苗木扶持供应,从点到面示范推广,屏边妃子笑荔枝种植面积从2010年的1.2万亩发展到目前4.49万亩,建成荔枝示范园22个、示范户340户、种植户2199户,形成了南溪河百里荔枝大峡谷及荔枝庄园经济带。同时科学制定《屏边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设项目奖补实施方案(试行)》等政策,持续加强扶持。2022年投资4529.82万元实施玉屏镇、湾塘乡、白河镇冷链仓储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建成后冷库总库容为57648.74立方米。

  通过自主技术创新,摸索出“波浪型”立体树冠修剪法、双刃螺旋式环剥控稍促花等核心技术,使第一批母花坐果率达80%以上,种植管理技术保持国内先进水平。深化与科研院所合作,建成全国荔枝首席陈厚彬专家工作站和李建国专家工作站,指导开展新品种试验试种、技术规程研发、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等重大专项,推动科技成果在地方转化展示,建立高海拔荔枝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实现挂果面积2亩;新增科技特派员48人、三区人才10人,培育荔枝乡土人才8人,2022年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4期2000余人次。

  三、聚焦“标准化”生产,过程管控“提品质”

  按照“绿色、安全、优质”要求,推进荔枝生产种植标准化,对屏边妃子笑荔枝生产种植的园地选择与规划、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及包装、标志和贮运规程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制定《屏边县妃子笑荔枝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通过省级论证,并成为红河州地方标准。建成荔枝标准化示范基地200hm2,基地荔枝获得高产稳产,于2010年12月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农业农村部第一批热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建立荔枝果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将荔枝种植企业、种植大户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管理,荔枝果品农残快速检测合格率达100%。加强现代农业技术在标准化生产过程中的运用,不断提升荔枝产业发展质效,提高荔枝果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四、聚焦“品牌化”创建,产品升值“增效益”

  以打造“云端屏边”区域公用品牌为核心,突出品牌化建设,打响“屏边荔枝”品牌,推动产品实现溢价增值。“屏边荔枝”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荔枝有机绿色食品3个,认证面积78.2亩。屏边县国安荔枝基地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绿色食品认证,注册“人字桥牌”荔枝商标,基地鲜果品质位列全国前茅,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坚持产品“走出去”战略,组织荔枝示范企业、示范户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与全国各地荔枝同台展示、同台竞技,彰显屏边荔枝独特品质优势。湾塘乡阿碑村以荔枝产业发展为主导,发展成为了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抓住云南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县机遇,加快构建起特色鲜明、价值清晰、形象统一的荔枝品牌标识,推进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妃子笑”荔枝单价也由两年前10元/公斤提高至18元/公斤以上。

  2022年,屏边荔枝实现挂果3.87万亩,产量1.4万吨、产值2.5亿元。荔枝产业的发展壮大,稳定了全县林木面积,增强了蓄水能力,使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同时也带动了乡村旅游业、蜜蜂养殖业等发展,成为山区群众增收致富的“摇钱树”和“硬支撑”,正加速建成“两山”理论转化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