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保护和传承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

来源:县委宣传部 发布日期:2018-05-12 浏览次数:

  各民族群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屏边是全国五个苗族自治县之一,云南唯一的苗族自治县。该县自2013年启动实施“建设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县”、2018年开展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以来,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把民族团结和谐作为重要抓手,着力打造民族文化,全县上下呈现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的良好景象。但也存在着民族民居逐渐消失,民族语言汉语化,民族服饰竞相失宠,歌舞、武术渐渐失传等问题。下面就以屏边苗族自治县为例,谈谈如何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

  一是加强对民族民居的保护与开发。以已打造的滴水苗城、旧城区风貌改造、阿季伍彝族寨为特色样本,对居住相对集中的民族村寨房屋进行翻新和修缮,对基本改变原貌的民居实施抢救性保护,对与民族特色不相协调的建筑物进行改造,对村寨文化环境进行修复,使房屋结构、建筑面积、墙体颜色、格调布局、文化元素统一要求。

  二是推广少数民族语言和服饰。地方政府应该建立一所少数民族学校或少数民族班级,定期聘请少数民族学者和艺人进校进班教授民族语言和少数民族史。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少数民族服饰展、服饰制作比赛等,营造服饰文化氛围。

  三是大力扶持民间艺人。民间艺人是民族文化传承的根基,应成立少数民族文化保护机构,通过现有的为数不多的民间艺人去培养新的更多的民间艺人,鼓励他们制作少数民族传统工艺品,以人制艺,以艺养人。

  四是扩大民族业余演出队文化交流。充分发挥屏边县100余支民族民间业余演出队作用,在村与村、乡镇与乡镇之间开展民族文化交流活动,让各民族群众积极参与到民族文化交流活动中,使各民族文化生生不息。

  五是建设少数民族博物馆或陈列室。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大多散落民间,可以收集整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支系各少数民族的历代服饰、器乐、手工艺品、风俗、生产生活变迁等实物或图片,以及民间文学艺术、传统武术、医药偏方等等,建设少数民族博物馆或陈列室。

  六是发挥少数民族学会的作用。目前,屏边县有一个苗族学会,应经常组织开展少数民族文化论坛活动。

  七是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乡村旅游。充分认识文化就是旅游,旅游就是文化的理念,按照“古、真、美、奇、乐”的特点,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乡村旅游。

  总之,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是促进各民族团结和谐的根基。要充分利用好最古老最传统苗族花山节、壮族花米饭节、彝族火把节等重要节日活动,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从“资源”向“资本”转变,把“特点”变为“亮点”,把“亮点”转为“卖点”,让民族文化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