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医药源远流长,早在先秦的著述中,“苗”就是尝百草神龙的最早传人之一,西汉时更有“古之医者曰苗父”的记载。苗族民间中流传着“千年苗医,万年苗药”的歌谣。
屏边全县共有药用植物资源752种,其中国家级重点药材77种,占云南省重点中药材的29.85%,2009年屏边县被认定为云南省首批“云药之乡”。其得天独厚的资源,适宜苗医药产业发展。
杨国华,苗医药六代传承人,民族中医苗药医师,屏边县苗医药协会副会长。自幼随父学习祖传苗医药文化知识,立志坚定信心成为苗医,继承祖传苗医药,15岁开始在乡里乡外治病救人。2019年10月26日,代表云南从业苗医药文化和实践技术传承人才,参加全国苗医药学术研讨会、第二届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苗医药分会与第五届贵州省民族医药学会会员代表大会,交流学习苗族医药文化。
清晨,雾锁屏边,文旅君一行跟着苗医杨国华进山采药。对于苗医而言,春天的花,夏天的叶,秋冬的根茎,“三千症候九千药”,没有无用之草木。
上山采药,并不是我们想象中地找寻。祖辈们千百年里的翻山越岭,在这片大山里“绘制”了一幅精确的草药地图,心口相传,后来者可以按图索骥。我们很快到达大山深处,穿行于大雾弥漫的丛林中,水珠打湿衣衫,杨国华专心致志地寻觅着可以入药的草药。
进入深山的杨国华,像是进入宝库的寻宝人。他用镰刀开路,很快消失在山林间,身手矫健,让人很难相信,他已经年近七旬。当他从另外一个丛林出来,已经扛着一大堆草药。一上午的时间,我们一行采了满满一背篓草药。
午后,走进了杨国华的苗医馆。满是药香,一排整齐的药柜上摆满了草药,标注着各种药名,前者是中药名,后者是苗语。千年心口相传的苗医,与文字的完全接轨,依旧任重道远。
治病救人之外,杨国华还成立云南杨氏苗族医药基地,开展苗药药材独角莲、一朵云、金不换、大血藤、透骨草、萃草、水灵芝、山灵芝、路路通、三七、一口血、叶下珠、绞股蓝、蓖麻、紫花仙草等乡村产业种植培育。
夜晚,到中国·云南苗医药博物馆体验沉浸式中医药“科普世界”,感受民族医药文化传承的魅力。可以进一步了解屏边民族医药发展的历史,感受苗医药的神奇,识别屏边中药资源,促进屏边苗医药研究、科普,以及文化交流、传播,助力康养苗城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