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独具特色的壮家“花米饭节”

来源: 发布日期:2013-10-11 浏览次数:

  “花米饭”节是壮族同胞最为隆重的节日。每年农历六月第一个属马的日子,壮家男女老少都放下农活,同欢同庆。节日当天,壮族同胞均早早起床,梳洗完毕后,男人们就在自家门前摆设香案,杀鸡置酒,女人们则用从山间采来的小靛叶等植物配制各种颜料,把米染成红、黄、绿等七种颜色,蒸制成花米饭,敬献杨六郎、杨七郎,祈求保佑家中六畜兴旺、幸福安康。

  “花米饭节”历史悠久,它来源于远古时代的一个传奇故事。相传,在我国北宋时期,壮族首领侬智高不满朝廷的统治,率众起兵造反,朝廷闻言后派名将杨延昭(杨六郎)、杨延嗣(杨七郎)两兄弟率部前来平息,按朝廷旨意,凡是壮族均将被斩尽杀绝,但杨氏兄弟到来后,却发现壮族同胞十分纯朴、热情好客,与各民族和睦相处,并不向传言中的凶恶。因此,仅对造反的首领进行了惩治,对广大壮族百姓则进行安抚,还向他们传授了内地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当地壮族同胞为感谢杨氏兄弟的不杀之恩,于是家家户户都杀鸡宰鸭,用五颜六色的植物染料染制成五颜六色的花米饭、载歌载舞敬献杨六郎和杨七郎。每年农历6月第一属马日举办“花米饭节”的这个习俗就这样一只传了下来。

  花米饭的做法大致有这么几个步骤:先取糯米浸泡于水中,然后采来可食用的植物染料靛叶,用碓舂碎,取其液体与水混合放入浸泡过的糯米中,稍等片刻,色彩各异的糯米便染制而成。之后,各家各户相约到水井边用清水将染好的糯米淘净,并即兴对唱壮族山歌,比试谁家的花米最鲜艳最漂亮。最后将花米带回家中蒸熟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