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采他山之石,攻振兴之玉 努力借鉴先进经验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来源:和平镇 发布日期:2021-10-15 浏览次数:

  近日,和平镇组织县级“两代表一委员”考察团前往建水县临安镇和石屏县坝心镇、异龙镇进行考察学习。期间,实地考察参观了临安镇紫陶行业人大代表联络室、狗街村委会庄户易地搬迁村、中新寨美丽乡村示范点、建南区革命纪念馆、坝心镇龙港村乡村振兴试点、桥头村百年米轨重复利用和异龙镇小水村村庄规划整治等10个点,通过实地察看、听取经验讲解及与乡干部村民交流沟通等方式,详细了解了建水、石屏等地“三农”探索发展历程、产业规划实施、生产经营模式、农民入股分红等情况。

  为期两天的学习考察,实实在在看到了先进、学到了经验,建水县有创新谋事、大气做事的思想境界,石屏县有精细管事、责任成事的发展实践,充分体现在两个县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起步早、抓得实、效果好上来,也具体表现在思想引领、财政保障、杠杆撬动、旅游带动上来,让我们倍感触动、倍受鼓舞、倍增干劲,也认识到了差距和不足,对我们在彰显“副中心”担当中落实县委“1234”工作目标具有重要启示作用。我们的主要收获是:

  采他山之石,引领乡村振兴思想解放。跳出和平看临安、坝心、异龙的干事方法,主要有四点体会:一是敢想敢试、敢闯敢干。异龙镇小水村的规划整治离不开敢想敢试的不懈追求,从杂乱村庄到干净整洁村落,从三轮车过不去的小道到汽车自由进出的街道,从杂乱无章的建筑打造成错落有致、统一风格的特色小镇村庄,都处处体现着“清、治、建、管”敢为人先的精神,打响了乡村振兴“当头炮”。二是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一路看来,在建水县看得最多最细、感触最多的就是山水融合、焕然一新的城乡面貌。首先狗街庄户村、中新寨新农村的变化,搬迁点整齐大方、美化亮化错落有致,民宿客栈温馨大方、美国大蓝莓产业日用工量达500多人,巷道清静整洁,让人耳目一新,临安镇政府守住了生态发展这条红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充分利用独特的生态环境,守好青山绿水,做足山水文章,打造秀美的生态环境,背靠绿色大山,脚踏小桥流水,让游客享受民宿风情,好像一副美丽的山水画,美不胜收。三是抢先发展、抢抓机遇。坝心镇抓住了发展的“风口”——乡村振兴,从龙港村、桥头村旧村旧宅规划整治到乡村振兴试点,再到“文明新风示范村”,坝心镇引领并带动了美丽乡村发展。四是精致建设、精细管理。还要回到异龙湖规划与治理上来说,异龙湖规划建设大气且精细,无论是城市扩面、湖面提质,还是沿湖开发、退田还湖,都体现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之城的精品追求。

  采他山之石,坚定乡村振兴发展信心。通过学习考察,学到的是方法、是经验,更是信心。一是不服现状的魄力。虽然坝心镇立地条件差,耕作难度大,但像龙岗村、桥头村基础设施配套还是很完善的,一条条蜿蜒盘曲的硬化路直通民居,所有房屋的设计都保留了传统的民居特点,坝心镇闯出了一条条乡村振兴新路。另外,坝心人吃苦精神好,生活态度积极,村民综合素质高,虽然龙岗村在家的大都是老年人,但所到之处都干净整洁,村民脸上都洋溢着幸福感和满足感。二是善谋大势的毅力。建水、石屏善于站在全省大趋势、全州大格局中谋划发展,他们抢抓发展先机,像建水紫陶产业、石屏青鱼养殖等新型农业业态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已经逐步形成一个项目就是一个产业集群,一个产业就是一个经济板块,一个板块就是一个城市功能区,是我们推进集镇建管、实施产业转型的难得参照。三是田园风光的理念。不管是建水,还是石屏,他们的思路都是“围着水走,跟着山转”,因地制宜、生态宜居,因势利导谋划城乡布局,在城市建设中追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城市便利性与宜居性的最佳平衡点。在村庄设计上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由群众自选户型,充分利用村庄老宅“空白”补齐党支部“责任”短板,合理设置党支部“小菜园”,执行政策不偏不倚、平衡发展,避免了因政策执行不公和规划设计单一而引发的不必要的阻力。

  采他山之石,扛起乡村振兴使命担当。本次考察学到的真经验,将是我们学习的契机,借他山之石攻我前行之玉,创新思维,狠抓落实,力求实效,为全镇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贡献全部力量。所到之处都是真学真用真落实的写照。从两个县的经验看,深感我们平日抓乡村振兴工作的思想观念还不够开放、体制机制还不够灵活、力量凝聚还不够集中、措施办法还不够有效、改革创新还不够有力、干部作风还不够扎实,要想放开手脚抓落实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敢学、敢想、敢干、会干”作为解放思想的突破点,把“老题新做、无题创作、小题大做、有题必做、难题敢做”做全做透,坚持营造求真务实、敢于担当的干事氛围。下一步,和平镇乡村振兴的路要怎么走深走实,是我们重点思考的课题,我们的初步思路是:

  一来,要在产业振兴和美丽乡村上下足功夫。可以肯定的是,乡村振兴重点在产业兴旺。和平镇在长期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已经在产业方面取得了较好经济成绩,下一步还需要加强研究,并走出自己的电商道路,比如,拓宽林下种植白芨、重楼、砂仁等中草药的销售渠道,打通“八月红”脆柿种植的电子商务渠道,布局打造黑山羊、生猪、黄牛集养殖、加工、储藏、销售为一体的“农业+”格局,我们还要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规模农业,形成一批带动强、上规模、有影响的种养大户和生产基地,积极培育一批“美丽经济”新业态,做大做强一批乡村产业。同时,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充分考量产业振兴的在乡村振兴中的比重,加快推进白鸽村、六斗村、和平村“干部规划家乡行动”,规划一批具有带动效应的农村产业。着力实施六斗村委会起步底美丽乡村基础设施项目、红星村委会左合母村庄亮化工程、白鸽村提水工程等一批带动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围绕本土特色,注重美观与实用性相结合,进一步丰富美丽乡村的文化底蕴,同时要健全完善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确保乡村长治久美。

  二来,要在发挥财政资金作用上创新思维。多方筹资,坚持两条腿走路,久久为功,确保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投入。一是做好整合文章。全面梳理项目资金,在法规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合理使用县财政整合交通、农业、扶贫、水利、财政、自然资源等部门的项目资金,解决当前乡村振兴中亟需建设改善的交通道路、水利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化项目、人居环境整治、垃圾污水治理等方面的问题。二是做好撬动工作。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用好项目库,鼓励镇政府钻政策、做实功,积极向县级主管部门争取各种项目资金,并切实按要求投入到乡村振兴之中。以财政涉农资金项目为引导,积极吸纳社会资本、市场主体参与和平“副中心”建设,发展农业现代产业、乡村休闲旅游、特色种养殖业,形成社会广参与、产业大发展、村级更有力、农民更富裕的和平版幸福乡村。

  还有,要充分考虑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经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于2021年6月1日起施行。第十九条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应当发挥农村资源和生态优势,支持红色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乡村产业发展,支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等建设。这样看来,虽然和平镇没有红色旅游基本要素,但是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在未来的“五年”,还是农村产业支撑的主力军。在长期的脱贫攻坚中已具备乡村旅游开发资源,我们一些村寨在房屋构造、风貌改造、产业升级上就已经构成了“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要素,如果加上乡村振兴的靓丽名片,那“去哪里,看什么,怎么去”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随之为“商、养、学、闲、情、奇”的新旅游要素即将逐步建成。所以,孤立的农业种植不会提升土地的附加值,发展创意农业,把田园乐园、农业园变旅游景区,就能大幅提高土地的收益!孤立的加工生产也不会提升产品的附加值。要让生产劳动更具乐趣、让加工生产更具体验性,就会提升产品价值。下一步的乡村振兴工作中,和平镇要怎样向体验式乡村旅游迈进,需要我们用活乡村的本土饮食、果林、菜园等,而不是城市化的照搬照抄。要按照乡村原有的脉络进行梳理,策划新产业,引进新思想,让更多年轻人回到村庄,将规划与运营有机结合,让美丽乡村产生美丽经济。要创新产业规划设计,打造合理的乡村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乡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更多人爱上乡村,爱上和平,让和平“副中心”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