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坝自然村隶属于云南省红河州屏边县和平镇路乐村委会,属于山区。位于和平镇中部,距离村委会3公里,距离镇政府9公里。国土面积有3.6平方公里,海拔1750米,年平均气温14.5℃,年降水量1550毫米,适宜种植包谷、稻谷、烤烟等农作物。有耕地1500亩,其中人均耕地1.94亩;有林地3820亩,辖4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212户,有乡村人口883人,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
近年来,上坝村结合本地实际,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奋力描绘美丽乡村新蓝图。
筑牢基层堡垒,以党建引领“聚民”。以政治建设为引领,以“五个基本”标准为抓手,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结合实际开展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全面推进村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今年以来,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1场次,召开党员大会3次,要求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要走在前,干在前,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影响、带动全体党员干部和村民。围绕经济建设,积极开动脑筋,出谋划策,真正当好村民的“领头雁”,真正为群众当好家、理好财。
推进文明建设,以活动开展“乐民”。近年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5场次,绘制了推进移风易俗百米文化长廊,组建了群众文艺队伍1支,旨在引导村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为更好地生活砥砺前行,利用元旦、春节、端午、国庆等节庆日组织开展群众文体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建设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9名党员、56名群众自发组成志愿者队伍,结合村情需要,组织开展环境整治、助老助困、邻里相助等志愿服务行动11次,在疫情防控中,捐款捐物、设卡值班、定时消毒,全面落实防疫措施。另外注重发挥乡贤文化、家训家风、生活礼俗的作用,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干群融洽。
补齐设施短板, 以产业发展“富民”。坚持高标准抓规划,围绕主题抓配套,突出特色抓产业,脱贫攻坚以来,上坝村共争取项目7个,硬化入村1公里,修建生产道路4272米,修建水渠1875米,使原来只能依靠人工肩扛手提的农田作业实现了机械化作业,使原来耕种季节缺水的上坝村摘掉了“旱坝”的帽子,解决了制约上坝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瓶颈问题。近几年,随着农业配到设施的逐步完善,上坝村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合作社+农户”为主的新型发展模式,根据市场需求,加快土地流转,土地统一规划,用于规模化发展李子、美国红桃、板蓝根、生姜等产业,以规模化产业消化本村劳动力,带动村民当地就业,通过土地流转租金和务工费用,实现农户多渠道增收。
全民共塑形象,以环境优化“惠民”。结合“主题党日+”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按照“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原则,扎实开展“厕所革命”,卫生厕所使用率达100%,以实际行动带动农户向“脏、乱、差”宣战。通过积分联评,依托爱心超市,通过定期考评、集中公示、评选奖励的爱心积分卫生评比活动,选出洁净家庭。逐步实现“积分改变习惯、勤劳改变生活、美德带动乡风文明”的效果。2017年实施易地搬迁,统一搬迁至坝心安置点,实现安全住房全覆盖,硬化道路、照明电、自来水、网络实现“户户通”。另外新建村级活动场所1处,修建小型垃圾堆放点3座,公共厕所4座,村域基础设施大幅提升,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强化基层治理,以制度管理“安民”。坚持以自治为基础,把群众动员组织起来,引导群众主动参与村级公共事务,使其成为乡村治理的参与者、公共事务的推动者、集体利益的共享者。结合村情实际,上坝村通过广泛走访征求意见建议,召开村组干部会议、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修改完善形成了《上坝村规民约》,规定了不可触碰的“红线”,细化了约束机制,并强化村规民约执行,形成了“我制定、我遵守、我执行、我监督”的浓厚氛围。同时,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制定了《红白理事会章程》《环境卫生保洁队伍制度》和《文艺队伍管理制度》。规定了红白喜事的规模、标准,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寿事不办,有效废除了陈规陋习,推进了移风易俗,促进上坝村和谐稳定,为打造美丽宜居村庄、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