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和平镇“六合共治”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来源:和平镇 发布日期:2022-02-14 浏览次数:

  屏边县和平镇按照乡村振兴总体要求,坚持把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作为根本目的,通过“六合共治”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水平,改变“脏乱差”的农村现状,切实增强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网格合建,精准制导解难题。和平镇结合14个行政村建立14个网格片区,划分157个“微网格”,对网格内的“人、事、房、田、林、物”等进行全面负责;依托“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结合建设运用一部手机办事通“为民办事”服务平台、干部规划家乡、积极落实“两新”组织直报点联系点制度等,推动“网格长”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实现问题诉求“网内解决”,切实提高全镇行政办事效率。

  讲堂合办,强化引领提素质。和平镇整合农畜、林业、政法、财政、民政等业务骨干,配齐配强和平党校师资团队,精准对接村民需求,通过“万名党员进党校+典型带头示范+公司组织培训”;镇党委、政府牵头通过邀请技能培训服务公司,采用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装载机、电焊、厨艺等实用技能培训,确保参训学员真正掌握就业技能,拓宽就业创业渠道和提升自身家庭生活品质。

  人才合育,提升服务硬本领。精心培育后备干部,扩容村干部“蓄水池”。一是实施优秀人才回引,以2021年村“两委”换届工作为契机,从大学生、外出经商务工人员、社会工作者中回引优秀人才充实壮大年轻后备干部队伍。二是深化“领头雁”培养工程,组织村组干部参加全省村(社区)干部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提升行动,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干部人才支持。三是发挥非遗传承人的“传帮带”作用,让和平苗族青年与和平“芦笙匠”、“箫匠”等文艺能人面对面交流,采取“请进来”的方式,提升本土艺人传统技艺。

  治理合抓,共治共管促发展。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促乡村和谐稳定。一是健全机制,扭转歪风邪气,157个村民小组把规范信教群众参与宗教活动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引导群众自觉抵制各种陈规陋习。二是强化管理,有序推进宗教治理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调研制度,从严管理监督党员。三是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班子,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优势。

  美丽合创,建好宜居新家园。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打造生态宜居新家园。一是秉承生态发展理念,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开展清河行动,保证水环境安全底线。二是抓人居环境提升。积极构建党员带头、人人参与的人居环境整治格局。三是积分联评,传播文明新风尚。积分改变习惯、勤劳改变生活、美德带动乡风文明。四是发挥政策优势。依托干部规划家乡行动,推动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全面打造乡村振兴精品示范村和美丽村庄。

  富裕合创,探索致富新模式。培育新型合作关系,推动产业升级优化,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合作社+公司+农户”为主的新型发展模式。一是围绕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推行集约化集中养殖模式,逐步实现“合作带动、集中养殖、养殖废料反哺农业,农业产出供给养殖”的循环模式。二是以新模式带动,将全镇划分为低、中、高海拔三个经济带,分片区发展经济作物,立体化布局产业,把贫困群众嵌入产业链、利益链中,确保贫困群众有稳定的产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