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边县新现镇通过“1141”工作法,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机结合,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个贯穿,高位推动抓创建。始终坚持将党的领导贯穿于民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镇长为双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主动对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地、州、盟)、县(市、区、旗)测评指标(西部地区)”,高站位部署、高密度宣传、高质量推进、高标准落实。并将创建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和重要议事日程,与党委、政府各项中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同推进,做到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有人抓、责任明。
一个筑牢,紧扣主线强落实。制定下发《新现镇创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实施方案》,把争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作纳入督查考评工作,进行“红黑榜”管理,有效激发了干部职工投身创建的热情,形成了积极投入、全员参与、共同创建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万名党员进党校”等形式广泛开展学习宣传,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入脑入心。充分发挥基层党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引领作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与基层党建有机融合,引导各民族群众发自内心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四个示范,聚焦重点显亮点。坚持抓经济促发展,按照“大抓项目、大抓招商、大抓产业”的工作思路,加快补齐各民族产业发展短板,培育了以枇杷为主的主导产业,形成了水田、新现、永胜、洗马、西沙、吉咪枇杷产业经济带;坚持抓民生增福祉,投入2500万元完成村内道路硬化19.5万平方米,投入292.5万元在集镇新建农特产品交易市场2300平方米,投入343.5万元在集镇新建文化活动广场2946平方米、绿化2270平方米;坚持抓和谐强基础,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积极化解涉民族因素矛盾纠纷;坚持抓文化传承创新助繁荣,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聚焦中华文化符号激发创新潜力,培育了杨志明、敖永平、李子清等民间艺人,创作了《党的政策好》《落花伞》《我在石洞等你来》《仆韵》等优秀文艺作品。
一个目标,一抓到底出成效。围绕实现全镇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目标,新现镇通过党建引领,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协调、基层组织支持、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推动民族政策真正落地生根。新现镇成功创建为“红河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吉咪村委会石洞村成功创建为“红河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新现小学、屏边县第四中学被命名为“红河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新现卫生院被命名为“屏边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医院”,水田村委会、永胜村委会母租白村小组、新现村委会落水洞村小组、田心村委会六塘子村小组成功创建为“屏边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走出了一条具有新现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之路,让民族团结和谐之花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