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党建引领 山坳坳里开起了“绿色银行”

来源:白云乡 发布日期:2022-07-20 浏览次数:

  白云乡地处云南边陲,全乡森林面积21.9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1.96%,丰富的林地资源,有着发展绿色产业的天然优势。

  2018年,太平村村干部通过市场调查发现,能经受恶劣的环境磨炼、生命极强,基本上无病虫害且无须使用农药的阳荷在湖北、重庆等省市销路比较好,生态有机,收购价格高,市场潜力大。于是,太平村党总支先行先试,因地制宜,结合实际,率先在村内发展种植50余亩,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鼓励引导党员带头发展阳荷。

  2019年,太平村引进湖北千家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帮助太平村民成立了屏边县民心种植专业合作社,为村民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通过多方争取项目资金,按照“政府补一点、群众投一点”“新型经营主体+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进一步提升农户种植意愿,打通销售渠道,消除农户种植顾虑,确保阳荷“种得下、养得好、卖得贵”。在阳荷管护上,合作社定期组织培训,邀请农业专家、种植能手为大家授课,同时举办各类阳荷竞赛,在传授种植知识的同时培育科学种养的产业摇篮。

  每年5月至8月是阳荷成熟采摘时间,白云乡因得天独厚的林下优势,阳荷成熟早于其它产区1至2个月,再加上绿色有机、品质优良,受到了市场的青睐,吸引了大量收购商前来购买。在收购之初,价格高达30元/市斤。自2019年阳荷产业发展以来,全村种植户从最初的40余户发展到90余户,种植规模从300余亩发展到1600余亩,年产值实现900余万元,成为了太平村百姓增收致富的好产业。

  曾经的白泥塘村级集体经济自主发展动力不足,仅依靠商铺出租,发展渠道单一。今年上半年,村干部到新现镇考察学习,又为村上发展种植金银花产业,探索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找到“突破口”。白泥塘村党总支“借力发力”,紧紧围绕产业振兴,实施了“鼓起群众钱袋子”计划,把在县级“乡村振兴大擂台”活动中获得的奖金作为启动资金,全部投入到金银花产业的发展上。通过“总支统筹+支部入股”的方式打造金银花种植示范基地10余亩,起到激活农村产业“造血功能”的效果,村民们的种植积极性得到了提高。按目前市场价估算,到明年年初,白泥塘村的金银花产业收益可达2.8万。

  下一步,白云乡将继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不断探索适合乡村发展的新路子,为乡村振兴添活力,将青山变“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