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云南日报“乡村振兴”版聚焦屏边荔枝产业的“甜蜜答卷”

来源:云南日报 发布日期:2025-07-11 浏览次数:

7月10日,云南日报“乡村振兴”版以“屏边:荔枝漫山果累累“为题,书写屏边县荔枝产业的“甜蜜答卷”。

屏边:荔枝漫山果累累

盛夏的南溪河谷,漫山的荔枝林迎来丰收,饱满水灵的荔枝压弯了枝头。随手摘一个,剥开深红色外壳,果肉晶莹剔透,芳香扑鼻而来。一口咬下去,甜香的汁水迅速包裹味蕾,无核的快乐让整个品尝的过程幸福感倍增。

“这是我们县今年刚刚上市的无核荔枝,是历经6年嫁接培育出来的新品种,主产区在白河镇南溪河谷边。”屏边苗族自治县白河镇热水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陆俊光一脸自豪地说,“现在白河镇已种植无核荔枝3000余亩,其糖分比普通荔枝高30%、单粒重量是普通荔枝的1至2倍,口感佳,今年市场均价达到每公斤40元,备受欢迎。”

平均海拔340米的热水村属热带山区,雨量丰富。立足气候、海拔等自然优势,当地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培育优质荔枝,在种植“妃子笑”品种的基础上,引进无核荔枝,与“妃子笑”巧打时间差,错峰上市。

“我们加强与高校和专家团队合作,在品种选育、种植管理等关键环节得到专家们的技术指导和帮助,大大提升荔枝品质和产量。这让我们的荔枝能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卖出了好价钱,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陆俊光笑呵呵地说,“现在全村荔枝种植1000多亩,群众收益比前几年翻了两番,还带动附近村子一起种植。”

屏边县荔枝种植历史悠久,独特的立体气候加上肥沃土壤,为荔枝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然而过去因品种单一、老化和缺乏价格优势等问题,全县荔枝产业发展一度遭遇瓶颈,影响了产业健康发展和农民收益。

为突破困境,屏边县立足资源优势,科学谋划特色产业赛道,以荔枝品种迭代升级为突破口,全力推动荔枝产业提质增效。

在“妃子笑”成功种植基础上,屏边县经过广泛市场调研和科学的品种筛选,又引进多个优质品种试种推广,以点带面,引导农户逐步更换老旧品种,并不断拓展种植区域。同时,在不同海拔高度种植早、中、晚熟不同品种荔枝,调节整个区域荔枝产期。如今,全县荔枝产期已从每年5月延长至10月,实现了“五月红透、十月飘香”的产业跨越。

玉屏镇荔源村种植的荔枝具有皮薄肉厚、清甜多汁的品质优势,当地将其作为重点培育的特色农业产业,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资金倾斜、引入企业发展带动等举措,推动农户从零散种植到连片成园,逐渐发展形成规模化种植格局,已建立国安基地、天时农业等2200余亩标准化种植基地,培育15名专技能手和6名荔枝种植带头人。为破解农产品销售难题,玉屏镇积极搭建产销对接平台,构建线上线下立体销售网络:线下积极与上海等地果商对接,通过订单式进行供货,吸引各地客商前来采购;线上借助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推动荔枝“触网”销售,让深山里的“鲜甜味”直达全国消费者手中。

除了迭代更新优质品种外,屏边荔枝产业的质变还源于强大的科技支撑,以及品牌化培育带来的价值提升。当地建成陈厚彬、李建国等专家工作站,组建荔枝产业科技特派团,长期扎根生产一线,通过专家指导、党员带动、群众参与模式和理论讲解、实地教学培训方式,不断提升荔枝种植户整体技术水平。农科专家研发的“波浪型”立体树冠修剪法、双刃螺旋式环剥控梢促花等核心技术,使首批母花坐果率达80%以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目前,“屏边荔枝”已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证明商标,全县拥有1个有机农产品认证、3个绿色食品认证;荔枝种植面积达4.96万亩,有荔枝示范园22个、种植户2199户,是云南省种植规模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好的荔枝种植区。去年,全县荔枝产量9810吨、产值1.67亿元,助群众增收7800万元。

以特色为笔、资源为墨,屏边县将持续加大品种改良和技术创新力度,完善产业配套设施,提升品牌影响力,引进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将荔枝产业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为农户增加多元收入,书写荔枝产业“甜蜜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