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边县按照减轻群众负担,降低成本的发展思路,采取“抢抓”工作措施,迅速行动,备足春耕,通过把各项惠民政策落实落细,不断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持续发展有特色亮点的农产品,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备足春耕“弹药”,打好稳产保供“安心牌”。一是抢抓农时备耕,保障供给不误。屏边县抢抓春耕备耕时节,注重长短结合,确保筹备农资,科技支持,政策引导“三到位”。按照老百姓耕种需求,积极协调和帮助输送存库种子到各乡镇,为务农提供便利。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种子库存56199公斤,其中:蔬菜种子数量1394公斤;杂交玉米67个品种,共45273公斤;杂交水稻34个品种,共3686公斤;常规稻1个品种,共5846公斤。二是“战情”备春耕,落实专人指导。比如: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屏边县早安排、早部署,通过加强生产保障、抓实质量、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指导等方式抓好春耕生产。
把准发展“脉向”,打好产业升级“特色牌”。一是抢先谋划,抓早抓准。通过筑牢“主心骨”,提前谋划,夯实基础,以示范带动引领为发展模式,整合资源,凝聚合力,统筹发展,确保产业落地开花结果转型升级。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发展荔枝6.6万亩、猕猴桃6.3万亩、枇杷8万亩,香蕉、菠萝等其它水果18.22万亩。二是抢抓机遇,抢占先机。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确保生产不能丢、不能停,防控和发展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根据市场供给需求,搭建线上线下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发布农产品信息,扩大销售渠道,切实帮助农户解决疫情期间热果销售难问题。截至目前,屏边县疫情防控期间累计帮助种植户销售热区水果10743吨,有效解决了农产品的销售问题,确保当地群众实现稳定增收。
补齐技术“短板”,打好增收致富“产业牌”。一是突出特色,打造“一村一品”。以产业培植为重点,因地制宜,突出“一村一品”特色,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效益,积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推进产业化进程,夯实群众增收致富基础。以和平镇产业发展为例:利用中高海拔气候优势,大力发展产业全覆盖。截至目前,发展猕猴桃、大枇杷、甜柿、红桃共26100余亩;发展重楼、白芨、滇黄精、板蓝根2000余亩;在低海拔地区发展屏边荔枝1600余亩、香脆李5044余亩、沃柑2500余亩、砂仁1700余亩。二是强化培训,提升管理水平。通过聘请专业技术人员,面对面手把手的方式把种植、施肥、修剪等管理技术“传授”给老百姓,不断为老百姓提供技术上的服务。2019年以来,共完成各类技术培训112期5343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