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增强农村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实效,大力倡导现代文明交通理念,弘扬交通安全文化,提升农村地区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规则意识、法治意识和文明意识,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按照《红河州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关于传发全州开展“畅行安全路 幸福奔小康”交通安全进村入户宣传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屏边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认真研究制定工作方案,细化措施,责任到人,确保“畅行安全路 幸福奔小康”交通安全进村入户宣传活动各项措施的落实。
一、建立完善农村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机制。加强驾驶员教育管理,充分利用驾驶员所在村组和单位的组织管理职能,强化驾驶员法制教育和责任意识教育。同时,大队组织宣传小分队深入农村,配合协会、村组和单位适时组织农村驾驶员进行交通法规宣传教育和安全常识教育,对驾驶员的培训教育做到经常化,确保驾驶员素质有明显提高。
二、积极开展交通安全宣传进农村活动。农民群众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对交通法规常识知之甚少,交通安全意识十分淡薄,大队积极组织宣传民警深入农村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贴近农民,贴近生活,用他们看得见的案例、听得懂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通过散发宣传单,进村办宣传栏,办事故图片展,送交通安全电影,文艺节目等活动,积极主动地引导,使他们逐渐接受教育,逐步养成好的交通习惯。同时,与当地乡镇人民政府联合开展宣传,提出协同宣传可行建议,把交通安全宣传任务列入乡村工作范畴,通过推动模式逐步提高农民对交通安全的应知率,逐步扩大社会宣传效果。
三、把宣传教育与“精准扶贫”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农村开展宣传栏,图片展,发传单,写标语等宣传形式外,大队还采取宣传教育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的方式。在每年的“精准扶贫”工作中,下乡送安全、送温暖、送爱心。深入村寨和群众家中,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有针对性地解读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面对面向群众介绍辖区典型道路交通事故案例,普及交通安全知识、倡导文明交通行为,有效地提高群众交通安全意识,在辖区内形成遇到问题找法、解决问题依法、日常行为守法的良好风气。
四、以交通安全示范村为宣传阵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一是组织宣传民警深入到示范村展出交通事故图板,播放宣传光盘,散发宣传资料、宣传制品等形式,普及交通安全知识;二是利用农村交通安全宣传栏和农村广播,广泛宣传交通安全常识、事故处理、车辆登记、驾驶证办理规定;三是深入乡村农户开展面对面宣讲,重点宣传拖拉机、三轮汽车、低速载货汽车违法载人、无牌无证、酒后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危害和后果,从而起到良好效果。
五、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进校园活动。中小学生既是交通参与者,也是未来的生力军,交通安全意识从小抓起,让学生们尽快养成良好的出行习惯意义非凡,大队在实施各类保障学生交通安全措施的同时加强了对学生自身的交通安全防范教育,力争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一是民警用生动的语言、详实的数据,结合当前屏边县交通安全形势,向师生讲述交通事故对社会、家庭造成的严重危害,让广大师生深刻体会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和遵守交通规则的必要性;二是通过精选交通事故典型案例,将安全通过马路、乘车、骑车等注意事项和安全知识,向师生们作详细讲解,要求师生们要坚持做到遇到红灯自觉等候,骑车时不乱冲乱闯,过街时不横穿马路、不翻越护栏,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维护良好交通秩序;三是通过互动问答等,让师生识别各类交通标志标牌,掌握交通安全常识,养成文明交通习惯;四是通过面对面与师生进行交流的形式,积极征求师生对校园交通安全薄弱环节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校园交通管理工作的有效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