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至7日,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2020年度总结工作会在屏边召开,为屏边产业扶贫发展注入科技硬核力量。体系岗站专家学者等100多人参加会议。
县委副书记、县长李雄文在致辞中指出,这是一次跨越山河的大爱传递。在全国各地岗站专家的帮助下,屏边累计发展水果产业40万亩,杉木、桤木等用材林105万亩,草果、砂仁、黄精等林下经济作物、中药材31万亩,实现了产业发展高中低海拔地区全覆盖。2020年11月13日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屏边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屏边县实现了高质量脱贫摘帽。屏边县将借此次大会的东风,坚持“绿色食品牌”创建,精准培育特色产业,持续推进种植业“十百千”工程提质增效,努力把屏边荔枝、屏边猕猴桃、枇杷等产业做精做优、做大做强。
会上为全国优质荔枝擂台赛的获奖者颁奖,陈厚彬作了首席工作总结与述职报告,郑少泉、潘介春等岗位专家和试验站站长作了述职报告,分析了2021年荔枝龙眼生产形势,研讨了体系“十四五”重点任务和体系工作。在召开年度工作总结会的同时,各位专家还分赴玉屏镇卡口村、嘎不底、大份子村等荔枝、龙眼、枇杷示范基地考察指导,为屏边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近年来,屏边县将产业发展作为助力脱贫致富的第一抓手,坚持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为原则,确立了“生态立县,绿色经济强县”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以荔枝、猕猴桃、枇杷为主的种植业“十百千”特色农业产业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作为曾经深度贫困地区的屏边,产业多为“原生态”“初字号”,要把特色资源变为特色产业、特色产业变为富民产业,科技必须持续发挥驱动作用。
针对屏边特色产业链条短、抗风险能力弱、产业造血功能和带贫能力不强等情况,体系建立了产业技术顾问制度,委派专家深入一线,专门解决产业选择、政策信息、科研攻关、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发展难题。
陈厚彬、钟彩虹等研究员在屏边建立专家工作站,先后引进晚熟荔枝、龙眼、枇杷等优良品种10余种,每年均带领各岗站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培训,极大提高了荔枝种植技术在屏边的普及程度,为屏边精准培育特色产业注入了科技硬核力量。
据联系屏边的专家郑少泉介绍,建站以来,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协同屏边县林业、农业农村部门,在玉屏镇平田村建立了12个二代白肉杂交枇杷系列新品种母本园,种植了‘三月白’‘香妃’等系列不同熟期的白肉杂交枇杷新品种,面积近30亩;在玉屏镇和新现镇建立了高接换种示范基地2个78亩;在湾塘乡新种植‘三月白’‘香妃’等枇杷12亩,高接换种‘翠香’‘宝石1号’等龙眼新品种7亩。此外,还在玉屏镇、新现镇等地进行了枇杷品种、栽培技术、高接换种后管理等现场培训,共培训农技人员和种植户近千人次。
依托强大的科技支撑,屏边县成功申请了“屏边荔枝”“屏边猕猴桃”“屏边草果”等一批地理标志、商标以及一批专利、有机食品认证,全县共注册荔枝商标16个,猕猴桃商标18个,有机产品认证5个,专利授权2项,发明专利9项。屏边荔枝、屏边猕猴桃多次荣获全国、国际擂台赛金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