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上午,“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红河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屏边专场在红河展览馆举行。来自省、州内外的新闻媒体参加发布会,聚焦新中国成立70年来屏边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展望美好未来。
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李雄文作新闻发布词。他说,屏边苗族自治县地处云南省南部,红河州东南部,境内聚居着苗、汉、彝、壮、瑶等17个民族,总人口16万人,其中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8.42%,是全国单列的五个苗族自治县之一、云南省唯一的苗族自治县。屏边“寒冬腊月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季春”,拥有纯净的空气、洁净的水源和干净的土壤,被誉为中国最南端的春城,今年成功创建为“中国天然氧吧”。“百年铁路、千年苗寨、万年火山、亿年桫椤”时间的长河孕育了屏边这座生态环境优美、民族风情浓郁、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美丽县城。
70年砥砺奋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我们锻造了从百废待兴到蓬勃进步的“屏边发展速度”。新中国成立70年来,屏边县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正向着高质量、可持续的道路不断迈进。201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35.67亿元,比1963年730万元增长近483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43.5万元增加到1.68亿元,增长了386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由90.9万元增加到17.07亿元,增长了1877倍。
70年凝心聚力,绝对贫困逐步消除,我们见证了从贫困落后到全面小康的“苗岭脱贫新实践”。屏边县重点聚焦深度贫困村,举全县之力打好打赢脱贫攻坚大会战。2018年底,全县累计实现21个贫困村、75154人贫困人口脱贫退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74.3%下降至15.52%。
70年赶超跨越,城市面貌换新颜,我们雕琢出从破旧杂乱到干净宜居特色的“美丽县城”。近年来,屏边县立足实际,充分挖掘苗族文化内涵和潜力,以苗族文化和生态文明为着眼点,以改善县城风貌和人居环境为落脚点,坚持高起点规划设计、高标准改造建设、全方位加强管理,以“山、水、林、苗、城”为设计理念、“蓝脉绿网•宝石项链”为设计主线、遵循“城景一体化”和“产城融合”原则,以“美丽苗乡•风情屏边”为城市建设主题,秉持“突出苗文化、做足水文章、发挥绿优势、挖掘山潜力”的建设理念。通过3年的努力,投资2.53亿元对老城区主要街道沿街面、重要节点周边共752幢53.3万平方米的建筑实施风貌改造。同时,“一心八寨”“一河五景”滴水苗城新城片区崛地而起,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平方公里扩大到4.3平方公里,一座干净、宜居、特色的“美丽县城”正在建成。
70年持之以恒,多城共创同筑生态文明,我们守护着从无人问津到流连忘返的“美丽苗乡·森林屏边”。近年来,屏边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做好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治理;荣获了“省级森林县城”殊荣,着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全县7个乡镇均成功创建为“省级生态文明乡镇”,创建了4个省级绿色社区、4所省级绿色学校、68个州级生态文明示范村、6所州级绿色学校,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局面。目前全县人工造林已达到100万亩,公益林达到113万亩。
70年初心不改,民生福祉实现历史跨越,我们谱写了从麻布粗粮到岁月静好的“屏边幸福篇章”。70年来,屏边广大干部群众不忘初心,始终牢记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民全面发展。在党的光辉照耀下,苗家人民以滴水穿石的毅力韧劲开拓了一条跨越发展之路,昔日贫穷荒凉的“大窝子”旧貌换了新颜。屏边不断深化改革,掀开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新纪元,道路交通、农田水利、教育事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70年携手并肩,民族团结绽放幸福之花,我们谱写了各民族团结奋斗、同舟共济的“民族团结赞歌”。2013年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以来,县委、县人民政府始终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紧紧围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共谋发展、共同奋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巩固和发展。2018年成为全州唯一获得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的荣誉。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持续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创建成果,我们“永远在路上”。
县领导尹爱婷、汪晋云、李秀英出席了此次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李雄文、汪晋云、李秀英还回答了媒体记者提出的关于屏边脱贫攻坚、城镇建设、民族团结、生态建设等方面的问题。
